党建引领 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高县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5-05-09 16:13: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高县县委社会工作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服务新就业群体为重点,创新构建“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机制,通过资源整合、平台搭建、服务提质,推动新就业群体从“城市服务者”向“治理合伙人”转变,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

一、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多方协同服务机制

(一)党建统筹,凝聚服务合力。高县县委社会工作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将服务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党建重点任务。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联动妇联、卫健局、民政、团委、等多家家部门及社会组织,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党员示范,激活服务末梢。以党员社工和志愿者为骨干,深入外卖配送中心、快递站点等新就业群体聚集地开展服务。以微党校为契机,组织党员社工走进外卖配送中心,为外卖员宣讲党的政策,传递组织关怀,激发其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三)阵地延伸,织密服务网络。构建“县、镇、村(社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服务圈”。整合现有场地,建成5个“暖新驿站”,配备饮水机、急救箱等设施,为快递、外卖、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避暑取暖、吃饭休息、开会学习、换电修车等基础服务。同时,通过线上社群实时发布政策资讯、活动信息,形成“线下阵地+线上平台”双轨服务模式。

二、深化专业赋能,提升精准服务质效

(一)需求导向,定制服务清单。通过问卷调查、走访

座谈等方式,精准摸排新就业群体需求,形成“技能提升、权益保障、健康关爱”三大服务模块。针对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工作强度大、安全隐患多的特点,联合县红十字会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教授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技能,累计培训200余人次;联合交警部门开设交通安全课,以真实案例警示交通违法行为,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二)专业支撑,打造服务品牌。依托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提供“标准化+个性化”服务。组织59名快递员、外卖骑手赴县中医院进行免费体检,并安排社工跟踪反馈结果,协助解决健康隐患。

(三)长效赋能,助力职业发展。将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开设“宜邻课堂”特色课程——2025年社会工作者职业初级资格考前培训,吸引两企三新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等共计160余人踊跃参与。通过系统化课程提升其专业能力,为职业转型奠定基础。

(图1:高县2025年社会工作者考前培训)

三、创新志愿协同,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一)双向奔赴,推动角色转变。建立完善“服务换积

分”“公益存折”等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志愿服务。利用外卖员走街串巷的职业优势,协助社区排查安全隐患、宣传政策法规,形成“服务-赋能-共治”良性循环。

(二)资源整合,拓展服务场景。发挥志愿服务灵活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打造“一站式”服务集市。设置政策咨询、法律维权、心理疏导等10个展位,发放资料8000余份,服务新就业群体120余人次。同时,创新“豆腐嬢嬢拉家常,沙河古驿幸福长、红孩子志愿服务队”等优秀志愿服务队伍,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关爱行动,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图2:为新就业群体开展志愿服务集市)

(三)品牌引领,扩大社会影响。培育“甜暖共创,温暖三新、茶香润泽·匠心共富”等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媒体报道、案例展播等方式提升社会关注度。例如,“共享奶奶在身边”项目获评“宜宾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其经验在全市推广。

四、完善保障机制,夯实融合发展根基

(一)多元筹资,破解资金瓶颈。建立“政府购买+公益创投+社会捐赠”多元筹资机制,争取市级创新项目资金47.3万元。联合爱心企业为新就业群体捐赠物资价值8000元,涵盖急救包、防暑药品等实用物。联动爱心企业、基金会开展“暖阳行动”,为留守儿童捐赠学习物资400余份。

(二)队伍培育,强化人才支撑。实施“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岗位锻炼”全链条培养计划,全县持证社工达136人,注册志愿者7.69万人。开展社工专业培训6次,志愿者能力培训2次,确保服务队伍专业化、稳定性。

(三)打造服务平台,整合资源效能。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县级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整合社会组织孵化、公益创投、志愿服务等功能,形成“1个中心+2个平台+13个镇站”辐射体系。依托平台实施“童伴计划”“家庭成长计划”等国家级试点项目,惠及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群体2000余人。  (供稿:中共高县县委社会工作部)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