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县人民法院:当“不确定地址”遇上较真的书记员
发布时间:2025-05-13 10:32: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在审判工作中,书记员群体始终是司法流程运转的“隐形齿轮”。他们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却用细致入微的工作保障着每一起案件的顺利推进。而在原阳县人民法院桥北法庭书记员李文武和王玲丽的一次送达经历中,这份“较真”的工作态度,让一个看似无解的难题迎刃而解。
小案件背后的“大工程”
那天,李文武和王玲丽接到一个送达任务,地址标注为城中村改造的老旧社区,信息模糊不清,仅有一个大致的楼栋号。这样的“不确定地址”,对任何一个送达人员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但李文武和王玲丽二话不说,带上材料便出发了。
抵达目的地后,眼前的景象更添了几分棘手——斑驳的居民楼、错综复杂的巷道,完全没有现代化小区的规范管理。他俩没有丝毫退缩,先是四处打听,找到了社区简易接待办。面对接待办大爷警惕的目光,他们礼貌地出示工作证,耐心解释来意。经过一番沟通,大爷终于放下戒心,但随之而来的消息却并不乐观:这里既没有完整的住户登记册,也缺乏租户信息,唯一的线索只有邻里间的彼此熟悉。
换作旁人,或许会因线索渺茫而气馁,但李文武他们却从中敏锐捕捉到了突破口。他诚恳地向大爷求助,借助老人对楼栋原有住户的记忆,初步锁定了非原户主居住的楼层范围。得知需要逐户上门核实,大爷忍不住提醒:“这大热天的,楼里没电梯啊!”李文武和王玲丽却笑着应下,转身便开始了“爬楼行动”。
从二楼开始,他俩逐户敲门。每一次叩响房门,都保持着礼貌的微笑,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解释:“您好,打扰了!我们是原阳法院的书记员,有份材料需要送达……”汗水很快浸透了衣服,爬楼的疲惫感也阵阵袭来,但他们的脚步始终未停。一层又一层,询问、核实、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终于,在不懈的坚持下,成功找到了当事人,完成了送达任务。走出居民楼时,他俩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洇出深色痕迹,可脸上的笑容却无比明亮。这次经历,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任务完成,更彰显了书记员工作的价值——送达,从来不是机械的材料传递,而是通过细致的工作,让当事人感知法律的庄重,让司法的温度真正抵达人心。
在原阳县人民法院,像李文武和王玲丽这样“较真”的书记员还有很多。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用脚步丈量司法为民的初心,用坚持诠释对公平正义的守护。当“不确定地址”遇上这群较真的书记员,看似无解的难题,终将在他们的执着与专业中,化作司法进程里坚实的一环。(舒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