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学子躬身实践:在医学与田野间书写青春华章

发布时间:2025-05-13 18:10: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在南昌大学“格物致新,厚德泽人”的校训指引下,一群青年学子正以脚步丈量理想,以行动回应时代。他们或俯身病床倾听生命律动,或扎根乡土探寻发展密码,在临床一线与社会实践中淬炼成长。

病房里的“准医生”,在问诊中读懂生命重量

早晨8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房已开始忙碌。焕奎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彭楠沁轻叩房门,带着病历本走向76床患者:“张叔叔,昨晚咳嗽好些了吗?我给您听听肺音。”她将听诊器在掌心焐了十几秒,待金属探头不再冰凉,才轻轻贴在患者后背。这位扎着低马尾的女生总在病历本上贴满彩色标签——粉色标记患者饮食禁忌,蓝色记录用药反应,黄色提醒方言沟通注意事项。

从大二起跟随导师参与“早临床”实践项目,彭楠沁的成长轨迹写满“错误”与“修正”。第一次独立问诊发热患者时,她紧张得忘了询问接触史,被导师当众指出疏漏。躲在更衣室哭时,导师塞给她一沓泛黄的问诊案例集,首页写着:“好医生的眼睛,既要看化验单,也要看患者指甲缝里的泥土。”如今,她的《临床错题笔记》已积满一大本,扉页上还粘着当年那张被批注的病例纸。

今年实习接诊腹痛农民工的经历,让她对这句话有了更深体会。当CT报告未显示异常时,她注意到患者鞋底的红土与本地土壤颜色不同。轻声询问后得知,患者曾在鄱阳湖血吸虫疫区做筑堤工。“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医学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更是生活现场的观察。”彭楠沁说道。

图为彭楠沁临床问诊情形

手术室里的“医学萌新”,在点滴积累中夯实根基

初入实习时,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王亚渠连手术室基本的无菌术操作都不熟练。第一次进入手术室跟手术时,她因为不熟练的操作而被护士老师说“捣乱”。带教老师看出了她的窘迫并悉心教导她正确操作。结束手术时,老师给她布置了任务:每天练习穿脱无菌手套。在连续几天的练习中,她渐渐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此时她明白了无菌术不再是冰冷的要求,而是守护患者的第一道防线。“作为一个医生,如果连无菌操作都做不到,那就是对患者的不负责,对自己身上白大褂的亵渎”,她说。

从刚入手术室的手足无措到现在能够上台拉钩做辅助,她用行动一步步向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迈进。当手术结束时,王亚渠会跟着师兄师姐将患者送回病房。面对家属的担忧,她总会耐心地解释并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如今的她,会在换药时安抚伤口疼痛的患者,会在家长担心孩子因为吃零食而愈合不良时耐心疏导。

这个总自嘲“笨鸟慢飞”的医学生,正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对医学的理解:“用一如既往的严谨态度不断精进技术,用一颗赤忱的心让医学变得有温度。”

社区里的“科普播种者”,让知识在街巷生根

“校园霸凌可能触犯哪些法律?请抢答!”在社区活动室,南昌大学“际往开来”实践队队员许文琴手持平板电脑,投影屏幕上跳动着卡通化的法律知识问答。学生们通过手机扫码加入“法治大闯关”游戏,用答题积分兑换“少年法官”“公益律师”等职业体验券。

“妈妈,同学让我帮他代购游戏皮肤算违法吗?”由社区实践队员自编自演的情景剧《网络陷阱消消乐》,将帮信罪、网络诈骗等抽象概念融入校园生活场景。剧中“误入代购骗局”的主人公小城,正是根据社区真实案例改编。演出结束后,实践队工作人员现场拆解“免费送皮肤”“扫码领红包”等常见骗局,孩子们在《网络行为合规清单》上按下彩色手印,承诺“不做帮凶、不贪小利”。

活动室外,一场“法律宝藏探险”正在上演。学生们手持“法治地图”,在社区寻找隐藏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卡——健身广场的告示栏藏着“强制报告制度”线索,社区医院的宣传册里夹着“校园伤害处置流程”。收集满6枚印章可兑换“法治能量包”,内含校园维权指南漫画书、网络行为红绿灯贴纸等。初中生刘子轩兴奋地展示刚兑换的“反诈桌游”:“今晚就和爸妈玩这个,看谁先识破骗局!”

图为社会实践队成员合影

以实践为犁深耕育人沃土

三位学子的故事,折射出南昌大学“知行情怀共同体”的育人理念。当彭楠沁在病房核对医嘱,王亚渠在手术台上观摩操作,许文琴在社区科普安全知识时,南昌大学正门石碑上,“格物致新”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或许正是对“何以育人”最生动的注解。(投稿人:南昌大学焕奎书院彭楠沁、南昌大学际銮书院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许文琴、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王亚渠)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