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跳巢:一场写进基因的勇气与博弈
发布时间:2025-05-15 14:28: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2025年3月5日,伴随着第一批中华秋沙鸭的回归,标志着长白山保护区头道白河流域中华秋沙鸭的种群繁育全面开始。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冰川期孑遗物种,据今有700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鸟类史上的活化石。是国际性珍稀濒危物种,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中华秋沙鸭隶属于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体重约1kg左右,体长49~64mm。嘴暗红色,细长而尖,鼻孔位于嘴峰中部。雄鸭头和上颈黑色,具黑色双冠状羽冠;上背黑色,下背、腰、侧体和下体白色,两肋具黑色鳞状斑。雌鸟头和上颈棕褐色,羽冠短,深棕褐色,后颈下部和上体蓝灰褐色,下体白色,胸和两肋具黑色鳞状斑。
中华秋沙鸭主要繁殖于中国东北部的小兴安岭、长白山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越冬地主要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较为集中的越冬地在江西弋阳、婺源、浮梁、修水、盐山及鹰潭龙虎山等地。
在长白山地区,每年的3月中华秋沙鸭会迁到繁殖地,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中华秋沙鸭开始求偶行为。中华秋沙鸭营巢于森林幽静的溪流两岸紧靠河边的老龄大青杨树上天然树洞中,也见有蒙古栎、榆树和椴树上营巢的。每年3月末4月初,中华秋沙鸭进入孵化期,由雌鸟负责孵卵。5月初幼鸟开始陆续跳巢,正式进入育仔阶段。经过5个月的生长发育,10月末11月初,中华秋沙鸭成体会带着存活下来的亚成体一起飞往南方越冬。
因为中华秋沙鸭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喜欢在清澈无污染且水流平缓的水域栖息觅食,可以说它们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也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志,而自然生态优质的长白山成了它们栖息生存的最佳选择,验证了吉林这片土地的好山好水。
长白山区域的中华秋沙鸭数量逐年递增,这就是自然生态保护的杰作和见证。(长白山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