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服务水平 激活教育潜能

发布时间:2025-05-15 16:35: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兴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江西赣州一家民营投资的大型博物馆,分静态展示和动态体验两大区域。该馆常年免费开放,不断优化展陈内容,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社会教育功能,吸引一批批大中小学生走进该馆参观学习,了解客家文化,体验非遗传统技艺,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真的谢谢您!

“尊敬的杨馆长,您好!我是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的小韩。感谢您为我们暑假实践活动提供的便捷服务,……真的谢谢您!”这是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的小韩同学给兴国县非遗博物馆馆长的一则感谢短信。

2024暑假,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红色走读”活动,小韩团队慕名来到该馆开展文化实践活动。该馆馆长及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组织小韩同学一行参观非遗博物馆,安排兴国山歌传承人讲述兴国山歌的起源、特点、发展及革命战争时期发挥的作用,并教唱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在小韩同学团队努力下,以兴国山歌为素材创作的《兴国山歌——红土地上的信仰旋律》作品荣获该院“红色走读”活动一等奖,并获全省三等奖。

这仅仅是节假日与寒暑假期间众多参观学习者中的一个缩影。在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里,人们不仅触摸到了历史文化的温度,更经历了一场直击心灵的精神洗礼,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精神基因,正悄然融入每一位参观者的血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别具一格的实景课堂!

春和景明,惠风和畅。近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师生一行跨越千山万水,走进兴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深入体验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活动期间,来访师生徜徉于“梦里平川”“家园厚土”“古风遗韵”“留住乡愁”展厅,认真聆听客家六次大迁徙的历史,观看非遗实物,体验斗笠、石磨、石碓等传统农器具的使用,了解客家风俗民情,学唱兴国山歌。

漫步场馆,师生们仿若跨越时空,置身于烟火氤氲的往昔岁月,沉浸式感受客家人世代相传的生活气息。参观结束后,大家感慨这是一堂别具一格的实景课堂——在这里,客家千年历史与璀璨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化作眼前鲜活的器物、生动的场景;更让大家深刻体悟到,“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爱国爱乡、团结互助、和衷共济、崇文重教、开拓创新”的客家精神,是激励奋进拼搏的永恒精神火炬。

这里的教育资源真丰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可以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有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该县蓝老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组织全体成员走进兴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感受本地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挖掘提炼育人素材。这里的每一件非遗实物凝聚着人们的智慧,每一项传统技艺彰显人们的非凡创造力。老师们驻足欣赏,聆听讲解,感受历史的脉动,记录、拍照用于教育教学的资源,交流、研讨其教育价值。

来自宜春学院的博士后贺冬和井冈山大学博士博士后张宏考察该馆后颇有感触。他认为,这里的教育资源真丰富!系统的展陈内容,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素材,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并鼓励该馆加强与当地学校的联系,用好用活这些资源,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博物馆是学校课程之外的“第二课堂”。“我馆将持续挖掘兴国传统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教育服务水平,推动馆校融合发展,激活教育潜能,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前来学习成长,为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贡献力量。”该馆馆长杨鑫信心满满地说。(兴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