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 责任同行——在专业探索与志愿服务中书写成长篇章

发布时间:2025-05-16 08:55: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江西财经大学三位学子以专业为帆、以爱心为桨,在实践与奉献中诠释新时代青年担当

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校园里,知识的探索与社会责任的践行始终交织成青春的底色。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的刘铭娜在代码与虚拟世界中构筑未来蓝图,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的程琳潇用科技温暖夕阳红,金融学院的余敏慧以爱心守护童真、传承非遗文化。三位学子以不同的方式,在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中书写着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答卷。

一、在虚拟现实的星辰大海中校准职业坐标

作为软件工程( VR软件开发)专业的大一学生,刘铭娜的课表上写满了"未来感"十足的课程,这些课程如同打开新世界的密钥,让她从传统理科课堂跃入数字宇宙的广袤天地。

"代码不再是试卷上的解题步骤,而是搭建数字世界的基石。"刘铭娜回忆起第一节VR实践课时仍难掩激动。当吴老师将VR头显递到她手中,虚拟教室的光影随头部转动变幻,手柄触发交互的瞬间,她触摸到了技术的温度。在《数据结构》课上,她熬夜调试链表实现的背包系统;在《软件工程导论》中将复杂的需求分解为清晰的模块,如同建筑师绘制蓝图;在《三维模型制作》课上探索光影的奥秘,学习如何为冰冷的多边形披上生动的纹理与色彩。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如同一支支画笔,在她眼前绘就 VR技术的立体画卷。

实践的挑战更让她领悟技术的深度。在《虚拟现实导论》课程中,她与小组用 unity引擎开发虚拟动态形象,为让人物动作更逼真,她反复调试代码上百次。"每一个流畅的虚拟动作背后,都是千锤百炼的技术细节。"她感慨道。而《Web开发基础》课上将江西财经大学求实鼎纹融入虚拟按钮的作业,更让她意识到:技术与艺术本无边界,人文关怀才是虚拟世界的灵魂。

" VR技术的终极价值,是让虚拟世界成为现实的延伸而非替代。任课老师吴老师的这句话,成为刘铭娜职业规划的灯塔。她将大二课程《人工智能导论》视为AI领域的入门资源,将大三《行业应用开发》课程看作探索教育、医疗等场景的窗口。"未来的VR全栈开发者,既要懂算法优化,也要有跨学科视野。为此,她计划在大二时期选修《Linux操作系统》《创新思维训练》等课程,而笔记本里存下第一个VR交互项目代码,用U盘装载小组开发的虚拟动态形象,这些稚嫩的作品,正是她通往星辰大海的起点。

二、笔墨剪影间的温情守护——用陪伴点亮特殊群体的希望

当代码在屏幕上跳跃时,软件工程专业的程琳潇选择将另一份赤诚倾注于现实世界。在南昌绿康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四季流转中,她与江西财经大学志愿者团队用特别的活动,为脑部残疾的残障人士编织出充满温度的成长记忆。

世界读书日前夕,程琳潇与团队策划了"书香沁心·智启新程"主题阅读分享会。他们精心挑选了80本大字版绘本与有声读物,在活动室搭建起"星空阅读角"。"这是《小王子》,星星上住着一位孤独的国王……"程琳潇握着脑瘫少年小宇颤抖的手,带他触摸立体书页上的凸起星球图案。捐赠书籍只是开始,我们要让阅读成为他们认知世界的望远镜。"程琳潇抚摸着小雨捐赠的诗集说道。

五月,服务中心活动室里弥漫着青草与颜料的气息。程琳潇将洗净的小青菜根分发给学员,开启"以根为笔·以爱为墨"母亲节特别活动。"看,菜根的横截面像不像玫瑰花心?"她引导肢体障碍的学员蘸取玫红色颜料,在卡纸上轻轻按压。在学员们三个小时的创作中,20幅拓印画渐次绽放:有的用菠菜根拓出层叠绿叶,有的用胡萝卜根勾勒花瓣纹理。当学员们将作品装入自制麻绳相框时,仿佛玫瑰花束就在眼前。

"每个特殊日子都是打开心门的钥匙。"在她设计的志愿服务日历上,中秋月饼模具雕刻、冬至数九消寒图绘制等新活动正在酝酿,"我们要让这些特别的日子,成为照亮他们生命的光点。"

三、精算师的另一面——守护童真与非遗的“双线行动”

保险学(精算方向)专业的余敏慧,常在数字模型中寻找风险规律,但她的暑期却充满童声笑语与非遗匠意。作为志愿服务队队长,她带领同学走进幼儿园,为孩子们设计趣味教育活动;深入乡村探访竹编非遗传承人,用行动诠释“金融向善”的理念。

“小朋友的想象力是未被格式化的‘原始代码’。”余敏慧笑着描述与幼儿园互动的经历。她和同学设计“财商启蒙小课堂”,用卡通道具教孩子认识货币;组织“环保小卫士”游戏,让垃圾分类知识融入童谣。照片中,她蹲下身与孩子们堆积木,阳光下飞扬的彩带与笑脸相映成趣。另一组照片则记录了她走访非遗竹制品工坊的场景:她虚心请教老艺人破竹、刮青的技法,亲手编织竹篮,更在社交媒体发起“非遗守护计划”,呼吁关注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转型。

图为余敏慧和同学进行暑期志愿服务,参观当地非遗竹制品制作过程。

“精算师不仅要计算风险,更要计算社会责任。”余敏慧将这段经历写入《保险社会学》课程论文,分析非遗产业的风险保障需求。她计划未来结合精算专业,为传统文化项目设计定制化保险产品。“守护非遗,就是守护文明的DNA。”她坚定地说。

在江西财经大学,刘铭娜、程琳潇、余敏慧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成长”的内涵:它是虚拟世界中代码与人文的交响,是养老院里青春与银发的对话,是童真与非遗背后的责任觉醒。他们的故事印证了一个真理——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社会责任感的练兵场。当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融,当个人理想与时代需求共振,这便是新时代青年最动人的青春答卷。

(供稿人:江西财经大学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软件工程(VR软件开发)刘铭娜,江西财经大学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程琳潇,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精算方向)余敏慧)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