蜷缩在城郊出租屋的墙角,10岁的小雨(化名)抱着双膝不住颤抖,喉咙里发出压抑的呜咽,连窗户透进的光线都能让她惊恐不安。年过六旬的继伯父布满皱纹的眼角泛着泪光:“孩子现在见人就躲,更别说走进学校了……”这个智力发育迟缓的女孩,因户籍缺失、监护缺位,正陷入生存与成长的双重绝境。
2023年3月,在一起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固定关键证据,仅用三个月便将案件提起公诉。同年9月,被告人获刑两年六个月。但检察官的目光并未停留在判决书上——走访中发现,小雨生父失联、母亲及继父双亡,继伯父无力承担监护职责,其户籍因早年登记漏洞悬而未决,导致医保、孤儿补助等权益尽数落空。
“不能止步于办案,必须为她照亮前路。”检察机关启动“一案多查”机制,对内联动省市县三级控申部门,争取到6万元司法救助金;对外推动政法委牵头,联合公安、民政等六部门召开联席会议。针对救助金使用难题,检察官邀请村委会召开听证会,签订三方托管协议,由村委按月发放生活补助,检察机关全程监督。
与此同时,一场跨省户籍溯源行动同步展开。检察官赴江苏凌城镇调取原始出生证明,协调DNA鉴定受阻后,采用福利院申报与民政特批双管齐下的方式,最终于2025年2月为小雨落实户籍,并将其安置至县福利院。
如今的福利院里,小雨有了自己的小床和书桌,每周还能参加绘画课程。“你们说过,向日葵会一直追着光。”检察官回访时,她递上一幅画作。画上是一株金黄的向日葵迎风而立,一旁稚嫩的笔迹写着“谢谢检察官姐姐”。
从蜷缩的墙角到明亮的教室,从“黑户”孤儿到拥有法律身份的新生,小雨的蜕变印证着检察履职的深度。顺昌县检察院以“一案多查”机制穿透个案,为困境儿童织密“司法保护+司法救助+心理康复+长效安置”的立体防护网。结案报告的末尾,不再是冰冷的句点,而是一段新生的开始。
阳光透过福利院的玻璃窗,映在小雨课本的扉页上,那里夹着她画的那株向日葵——既是司法的温度,亦是社会托举的希望。(顺昌县检察院:陈明慧、何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