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向善而行——江西财经大学学子在专业深耕与社会服务中谱写青春华章

发布时间:2025-05-16 16:51: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三位青年以技术为笔、以责任为墨,绘就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图景

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校园里,蛟湖的涟漪映照着青年学子求索的身影。公共管理学院郭金郁用数字技术重构政务服务蓝图,虚拟现实学院郭梓媛以科技科普传递知识薪火,会计学院徐婧在准则与数据间守护商业诚信。他们以专业知识为根基,以社会责任为坐标,在学术探索与志愿实践中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多维成长。

一、数字政务的“架桥者”——在技术与治理间寻找民生温度

作为行政管理(数字政务)专业的大一新生,郭金郁的课程表上交织着公共管理的理论框架与数字技术的实操密码。“最多跑一次”改革案例、政务服务流程可视化、区块链政务应用……这些前沿课题不断刷新她对“数字政务”的认知边界。

“行政效率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百姓少跑腿的每一个界面设计。”在首次接触模拟政务系统时,郭金郁对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感慨道。她曾在《管理学》课程中,带领小组深入社区调研养老需求,发现老年人对智慧服务的接受度与社区培训频率高度相关。“数字政务不是冰冷的技术堆砌,而是需要直击民生痛点的治理创新。”她将这一洞察融入实践,参与设计“高校新生入学一站式服务平台”,用可视化工具串联起户籍迁移、宿舍分配等十余项流程,让“数据多跑路”从理念落地为可操作的交互原型。

班主任的教诲“数字政务要有速度更要有温度”,成为她的职业信条。在涉及数据隐私的伦理课堂讨论中,她提出“技术赋能必须以公民信任为前提”;在校内数字政务创新大赛中,她设计的“适老化政务小程序”因简洁的操作逻辑获得评委点赞。笔记本里存着第一份政务数据可视化报告,U盘中装着社区治理提案——这些青涩的尝试,正为她架起连接传统政务与数字时代的桥梁。

二、VR科普志愿者——在虚实交融中播撒科学火种

当虚拟现实技术照进现实生活,软件工程(VR方向)专业的郭梓媛选择用科技温暖人间。作为科学技术科普馆的长期志愿者,她每周身着志愿服务红马甲,为参观者讲解虚拟现实的奥秘。

图为郭梓媛为参观科技馆的游客解说科学技术知识,

这份志愿服务也反哺着她的专业认知。在科技馆志愿服务的时间里,郭梓媛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人,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情况,她都能够根据别人的状况来调整自己讲解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正因有了志愿服务所打下的基础,在为视障群体设计触感交互方案时,她创新采用震动反馈模拟物体纹理,让“不可见”的世界变得可触摸。“科技向善不应是口号,而是每个细节的人文考量。”如今,她的科普足迹从科技馆延伸到社区老年大学,用虚拟现实技术打破年龄与知识的壁垒。

三、ACCA追光者——在服务中传递温暖的青春力量

会计学(ACCA方向)的徐婧,常在蛟湖畔晨读《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书页间夹着的银杏叶,标记着她从“账房学徒”到“商业语言解读者”的蜕变。

“会计是商业世界的通用密码。”在拆解某跨国公司合并报表时,她发现少数股东权益的列报差异足以撼动百亿估值模型;在《管理会计》课程中,她用本量利分析为初创企业定制成本方案,让财务报表从数字堆砌升维为战略地图。ACCA备考经历更锻造她的全球视野:全英文的《战略商业领袖》案例研讨,教会她用PESTEL模型审视宏观经济,用SWOT矩阵平衡风险与机遇。

“数字背后是责任,准则之上是良知。”这句《审计学原理》课的箴言,刻在她的职业信仰中。在某次模拟审计中,她顶住压力揭发虚增收入的舞弊操作,尽管这意味着重做全组数据。“ACCA证书不仅是专业认证,更是对公众利益的承诺。”

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的“护航者”。作为第十五届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的志愿者,徐婧全天守候在赛事服务台。她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为来自不同高校的参赛队伍提供后勤支持、核对报名信息、分发参赛资料、协调场地设备。面对突发状况,她总是冲在最前线。她说“参赛者的笑容,是对志愿服务最好的回馈。”

图为徐婧在比赛现场为参赛选手登记信息

在江西财经大学,郭金郁、郭梓媛、徐婧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专业”与“责任”的交响:它是政务流程中的民生关怀,是科技普及时的温暖传递,是会计准则下的诚信坚守。他们的故事诉说着一个共识——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精于术业的专才,更要塑造心怀家国的栋梁。当知识积累与社会担当同频共振,这便是新时代青年对“信敏廉毅”校训最生动的注解。

(供稿人: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数字政务)郭金郁,江西财经大学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软件工程VR专业郭梓媛,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ACCA)徐婧 )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