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卫生院健康教育创新实践案例解析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单一、碎片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公众对全周期、个性化健康服务的需求。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卫生院立足区域健康现状,针对居民健康知识储备不足、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薄弱、健康行为养成率低等突出问题,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整合医疗资源与公共卫生服务,构建“院内精准干预+院外全域覆盖”的立体化健康教育体系,推动健康知识普及健康行为养成。
一、具体做法
(一)院内精细化健康服务
1.个性化健康处方,精准对接患者需求
医院建立“评估—干预—追踪”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由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疾病诊断、身体指标及生活习惯,制定专属膳食与运动方案。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患者,医生不仅开具包含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限量、膳食纤维配比的膳食处方,餐后1小时快走运动处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每周通过电话随访和微信群管理,定期追踪运动数据与疾病监测,实现治疗方案动态调整。运动指导员则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设计阶段性运动处方,包括核心肌群训练、腰椎牵引康复指导,同步配套低钠高钙的饮食建议。
2.动态化视听宣教,打造沉浸式科普空间
在门诊大厅、候诊区的LED屏循环播放《心肺复苏操作指南》《海姆立克急救法》《慢性病用药规范》等科普视频(日均播放时长≥7小时),视频内容结合季节病、流行病特点实时更新;在公卫所走廊制作健康宣传二维码,扫码获取健康宣教资料,实现“线下观看+线上复看”的无缝衔接。
3.便捷式知识获取,构建“触手可及”的科普网络
在门诊及住院病区,安置健康教育资料架,分类陈列《高血压防治知识》《三减三健宣传知识》《儿童常见传染病防控》等20余种类图文资料,2024年累计免费发放宣传手册6.7万份,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4.主题化宣传阵地,贴近生活场景的科普设计
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地方(候诊区、住院部走廊等)安装健康教育宣传栏,并根据季节变化、疾病流行趋势及公众健康热点,每两个月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打造“一区域一主题”的科普矩阵。春季在门诊设置“过敏性鼻炎防治”专题,夏季在急诊区域推出“中暑急救与防暑降温”板块,秋冬季节在住院部走廊开设“中医养生与慢性病冬病夏治”专栏,普及药膳调理、穴位按摩等实用知识,内容贴近生活,增强实用性。
(二)院外普惠性健康传播
1.依托“村村通”广播系统,打通健康传播“最后一公里
依托区域“村村通”广播系统,每周五上午9点定时播放健康科普音频,内容涵盖高血压饮食管理、脑卒中早期识别、家庭急救常识等宣传知识,覆盖辖区22个行政村,辐射农村人口约7万余人。在社区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联动户外LED屏,每日黄金时段播放《三减三健》公益广告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动画短片,以视觉化、通俗化形式提升居民健康认知。
2.社群互动科普,精准对接居民健康需求
组建由家庭医生、公卫人员、护士构成的19支健康科普团队,入驻辖区所有村民微信群、微网实格群及家医服务群,不定期发送健康教育宣传知识。针对村民关注的慢性病用药误区、骨关节疾病、饮食营养健康等问题,通过图文解析、短视频演示等形式进行科学讲解,以趣味化方式解读专业知识,累计开展活动20场,覆盖群众2.5万人次。同时,利用群公告功能实时推送疫苗接种通知、传染病预警等实用信息,实现健康服务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
3.节气健康关怀,融入传统文化的精准干预
结合24节气养生理念,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定制“节气健康短信”。夏至时节,向高血压患者推送“夏季血压管理要点”;霜降节气来临前,向老年人发送“秋冬进补注意事项”短信,实现精准健康提醒。累计发送节气短信2万条,重点人群覆盖率达92%。
二、实施成效
(一)健康行为显著改善,生活方式更趋科学
通过持续干预,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原来的20%提升至现在的27%,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从10.0克降至7.2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从31%提升至42%。典型案例中,患者张先生通过健康处方干预,空腹血糖从8.6mmol/L降至5.8mmol/L,达标率从干预前的62%提升至80%;李阿姨坚持执行运动处方6个月后,腰椎疼痛频次减少70%,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
(二)疾病管理效能提升,医疗负担有效减轻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从69.96%提升至71.01%,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从67.3%提升至71.88%;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从63.38%提升至64.82%,血糖控制率从63.69%提升至65.97%;较干预前显著提高。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医防协同,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闭环
将临床诊疗与健康促进深度融合,通过院内个性化干预解决患者治病需求,通过院外普惠化传播满足居民防病诉求,实现“疾病治疗—康复指导—健康维护”的全链条服务,从根本上转变“重治疗轻预防”的传统模式。
(二)创新传播形式,提升健康知识触达效率
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分层设计传播策略,对就诊患者采用“处方+可视化+场景化”的沉浸式宣教,对社区居民运用“广播+屏幕+社群”的立体化渗透,对重点人群实施“节气+精准+温情化”的定向干预,确保健康知识“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三)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共建共享工作格局
通过强化与基层政府、社区组织、媒体平台的协作,盘活“村村通”“微网实格”等公共服务网络,将健康科普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实现资源利用与服务覆盖的优化,为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唐昌镇卫生院将继续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深化“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探索AI健康助手、VR沉浸式体验等新技术应用,推动健康教育从“广覆盖”向“高质量”迈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基层力量。(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卫生院:谢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