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邵:党建“金钥匙”激活教育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5-19 15:42: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刘丽波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刘老师的数学课就像破案游戏,我们班平均分提高了9分!”在湖南省新邵县酿溪镇第一完全小学,学生口中的“破案导师"正是党员教师刘丽波。作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她首创的"三化教学法"已在全县推广,带出的86名青年教师中有8人获部级奖励,20人获省级奖项,2人获市级教学竞赛奖项。这是该县教育系统"党建+育人"工程的缩影。近年来,新邵县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党建为总抓手,通过构建“红色引擎”驱动、“战斗堡垒”示范、“融合育人”实践三大体系,探索出一条党建金钥匙,打开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密码。

实施“双培养”计划,以“红色引擎”汇聚强大育人合力

走进县教育局机关大楼,在各个办公室桌子上摆放着“党员先锋岗”红色牌。该县创新开展"三亮三比"活动(亮身份比作风、亮承诺比奉献、亮业绩比担当),以“红色引擎”汇聚强大育人合力。

该局将“双培养”计划作为关键着力点,为教育事业发展持续输送动力。一方面,从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让优秀青年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让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加大对党员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研讨、业务培训等活动,全面提升党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如今,全县教育系统涌现出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的党员骨干教师,他们成为推动新邵县县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过去总感觉党建和教学是两条线,现在通过项目化推进,真正实现了同频共振。“酿溪镇第二完全小学党支部书记张亦贤指着墙上的"党建+教学改革"作战图介绍。该校将"双减"政策落实细化为7个党员责任区,通过党员教师带头研发校本课程、创新作业设计,开发出“阅读教育”等特色课程,学生课后服务满意度达98.6%。

严格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筑牢教育发展“战斗堡垒”

在新邵县思源实验学校,党支书记曾志权带领全校教职工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同时,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学校发展争取更多支持。在曾志权的带领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提升,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的标杆学校。

新邵县教育局不断健全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明确党组织在学校重大事项决策中的领导地位,同时通过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确保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目前,该县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特色日益凸显,“精致教育”品牌不断擦亮,为全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小塘镇言栗完全小学红色讲解员解说革命先烈故事

走进小塘镇言栗完全小学,红色党建馆里孩子们正"穿越"到解放战争时期。这所“湖南省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构建起“行走的思政”体系,开发出“红色剧本杀”“红色讲解员”等特色课程,其党建案例入选湖南省典型案例库。

该县创新打造“大思政”育人格局,建立“校基联动”机制,组织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非遗工坊等实践基地。在言栗完全小学,学生人人担任"红色讲解员"已成特色风景线。

新邵县教育局积极创新党建模式,实现党建与教育教学双提升。以“情系校园,爱满杏坛”党建品牌为依托,积极构建思政课程一体化育人、校家社协同育人两大育人体系,开展思政“金课”、优秀思政课教师评选等活动,将党建工作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党建 +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探索两者融合的有效路径,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党建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丰富了党建工作内涵,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两者的同频共振。

通过党建引领,新邵县教育系统涌现出一批党建示范校。小塘镇言栗完全小学“红孩子”思政课全县推广、潭府乡中心小学阅读教育深入人心,坪上镇教师培养体系初见成效,龙溪铺“432”生本课堂花果飘香,酿溪三小行走“思政课”影响深远,新航中学自律教育家长纷纷点赞,太芝庙镇中学习惯养成教育被《湖南教育》深度推介。新邵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柏初表示,新邵县教育局将继续用好党建这把“金钥匙”,在教师成长“培根工程”、教育优质均衡“强基行动”、五育融合“提质计划”上持续发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肖斌辉、刘纪新 )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