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小木耳托起乡村振兴大梦想
发布时间:2025-05-19 15:42: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在长白山麓的汪清县鸡冠乡,百万袋黑木耳摆栽基地里,菌包如队列整齐的士兵,饱满厚实的耳片似黑色羽翼破袋舒展。数百名工人穿梭其间,忙碌身影与蓬勃生长的菌菇交织成一幅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图景。在这片沃土上,黑木耳产业正以强劲动能,驱动着传统乡村向产业兴旺、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大步迈进。
独特的生态环境赋予鸡冠黑木耳无可比拟的品质优势。长白山丰富的森林资源、四季分明的气候、充足的日照、湿润的空气与显著的昼夜温差,孕育出“耳形如月、光泽黑亮、肉厚耐嚼、胶质丰沛”的优质产品。2016年,该乡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把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黑木耳产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以2000余万元扶贫资金为支点,在大北沟村构建起集菌包生产、种植培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基地。通过与吉林省吉冠食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推动产业从零散种植迈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轨道。凭借卓越品质,吉冠黑木耳先后斩获国家绿色认证、省级金奖农特产品奖等多项殊荣,助力鸡冠乡跻身省、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行列。截至2024年,全乡木耳种植规模达3500万袋,带动人均增收1万元,实现了从产业萌芽到繁荣兴盛的历史性跨越。
产业发展的成果,最终落脚于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确保脱贫户和监测户深度融入产业链,汪清县创新推出庭院经济代养模式,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协同机制,由企业承担技术指导、生产管理与市场销售等全流程服务。全乡动员95%以上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庭院经济木耳代种产业,共投资60余万元,代种菌袋30余万袋,企业按照每袋0.1元的金额确保参与户收益,乡政府按照各户庭院经济投入的20%申请庭院经济奖补资金。同年8月底,企业将全部本金返还到户,分配收益3万余元。9月底,全乡参与代养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共获得庭院经济奖补资金12.84万元。此外,产业用工高峰期每日吸纳三四百名村民就业,仅这一项可带动村民年增收2万元,让群众在家门口捧起“金饭碗”。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鸡冠乡敏锐捕捉发展机遇,以电商直播为突破口,为黑木耳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积极引导和扶持吉林省吉冠食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电商直播带货这条新赛道上“直线冲刺”,创新实施“电商+产业”发展模式,利用小屏幕打开黑木耳营销大市场,让鸡冠黑木耳与消费者成功实现“线上”对接。该电商直播间招募4名村民作为主播,重点打造“大北沟村供销社”“大北沟村合作社”等具有乡土特色的抖音账号,以“直播+短视频”方式推广黑木耳产品,讲述产品背后的故事,塑造鸡冠黑木耳品牌形象。目前,两个账号已拥有粉丝7.1万人,单场直播最高在线人数4000多人,单场销售黑木耳产品最高近23万元。配套建设的仓储中心与未来规划的全国溯源直播基地,正持续放大品牌效应,让深山菌菇走向全国千家万户。
从田间菌棒到电商爆品,鸡冠乡黑木耳产业的蜕变,不仅是一个县域特色产业崛起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鲜活样本。它以产业为纽带,串联起生态资源、群众智慧与数字经济,为探索共同富裕路径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汪清方案”,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胡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