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丰收在望的麦田真正变成农民的“致富田”
发布时间:2025-05-20 11:03: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五月的偃师大地,风拂麦浪,金波涌动。31.4万亩麦田宛如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麦穗在阳光下闪烁,昭示着丰收在望。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场守护夏粮丰收的行动正如火如荼展开,人大代表们以实际行动践行职责,让“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的理念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走进槐新街道的松涛家庭农场,只见湛蓝的天空下,一架搭载智能喷洒、播撒系统的农业无人机轻盈腾空,如同灵动的飞鸟,穿梭在1300亩麦浪间。“看,这小家伙就是咱们农业科技的‘先锋军’!”一位人大代表站在田埂上,指着空中的无人机向身旁的农户介绍道,眼中满是欣喜,“有了它,小麦就能吃上‘营养快餐’,咱们丰收更有底气!”
随着手机APP下达指令,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凭借高精度定位和智能算法,实现变量喷洒、播撒。遇到长势较弱的区域,它便多“喂”一些“营养液”;面对长势良好的麦苗,则精准控制用量。“现在正是小麦灌浆期,我们用无人机喷洒‘营养液’,增加千粒重,确保今年小麦丰收。”松涛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晓利一边操作设备,一边信心满满地说。人大代表们围在他身边,仔细询问设备运行情况,认真记录遇到的问题,不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然而,丰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连日来,气温攀升、降水稀少,大风天气频繁,干热风灾害风险加剧,如同高悬在麦田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区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组织专家指导组深入田间。人大代表们也主动加入其中,他们头顶烈日,脚踏泥土,与专家一同向农民讲解小麦干热风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老乡,这干热风厉害着呢,咱们得赶紧给小麦喷施磷酸二氢钾,降低危害!”一位人大代表握着农户的手,耐心叮嘱道。
各镇(街道)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纷纷行动起来。微喷、滴灌设备在田间忙碌运转,120无人机轮番上阵,为小麦输送“营养液”。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小麦进入中后期管理阶段,未来气温最高可达 37摄氏度,田间湿度小、风速大时,极易形成干热风。咱们得科学应对,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小麦倒伏。”人大代表们牢记嘱托,每日穿梭在田间地头,监督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确保每一项护粮举措都能精准落地。
从昔日“人背肩扛”的艰辛劳作,到如今“智慧植保”的高效便捷;从“大水漫灌”的粗放管理,到“精准滴灌”的科学养护,偃师区正通过技术升级与服务创新,为小麦灌浆期撑起“科技保护伞”。而人大代表们始终坚守在守护粮食安全的第一线,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诠释担当,只为让丰收在望的麦田真正变成农民的“致富田”,书写属于这片土地的丰收华章。(欧阳广华、武雅倩、孙一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