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新镇镇彭村韭菜田,一股股韭菜香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一簇簇韭菜鲜嫩翠绿、根壮叶肥,长势喜人。
从个别农户的“小打小闹”到大规模集中种植,现在不用出门就有经销商上门收购,从只卖韭菜到进行韭菜精深加工……新镇镇韭菜产业,历经40多年的持续健康发展,已发展成为该镇一项特色产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我们以村集体+合作社的模式,种植了50亩韭菜,大致一年能收六刀,每刀的产量大概有4000到6000斤。去年一共收了三茬,三茬一共收入是40多万块钱。”浚县伟胜农业合作社社员赵勇说。
在新镇镇杜行村北的韭菜种植大棚里,村民们正在进行松土、除草等工作,一派繁忙的景象。新镇镇韭菜产业不仅让种植户鼓起了“钱袋子”,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育苗、管护等就业岗位,实现“一地生多金”。
“俺是这附近村的,在这棚里卖韭菜、铲铲草,在家门口都挣钱了。”杜行村村民马竹美满意地说。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新镇镇张庄村村民就开始种韭菜。40多年时间,新镇镇韭菜产业经历了从农田到标准化温室大棚、由零散种植到示范基地种植、从常规种植到无公害生产、从沿街零售到供不应求、从粗放经营到品牌经营的发展之路。
如今,新镇镇50个行政村里有30多个村都在大规模地种植,韭菜种植面积已经扩展到7000多亩。为了实现韭菜种植技术的统一标准,统一用肥,统一销售,该镇还积极组织合作社和农户发展了50亩左右规模的基地。新镇镇也因韭菜产业先后荣获“绿色食品”“一村一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等荣誉称号。
“小小韭菜,不仅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浚县新镇镇党委副书记李玉顺介绍,近两年,该镇还大力发展韭菜食品加工,主要生产韭菜饺子、韭菜盒子等,基本上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提供了有力支撑。(浚县县委宣传部:陈艳艳、蒋凤岐、张文渊、卢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