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丹江口市:“实招”“硬招”激活民营企业科创潜能
发布时间:2025-05-20 15:37: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该法设“科技创新”专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积极发挥作用。
近年来,湖北省丹江口市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自入选“省级创新型县(市、区)”以来,该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不断释放科创潜能。据统计,2024年,该市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经费3.6亿元;58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9.43亿,同比增长18.1%。
育苗梯度进阶,激发科创“源动力”
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丹江口市构建起“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级培育体系。
“我们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摇身一变成了‘小巨人’,离不开丹江口市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湖北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氮氧传感器领域14年,在政府精准扶持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等称号是它的“金字招牌”。
该市通过对丹瑞“一对一”辅导,引导企业建立标准化实验室,先后培育出双创战略团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通过技术攻坚,丹瑞成功研发国六标准氮氧传感器,产品性能比肩德国同类产品,生产成本却远低于对方,一举成为首家能够量产高精度、高灵敏度车用氮氧传感器的本土品牌,打破了进口产品技术垄断。
企业在荣获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称号后,拿到了该市及时兑现的奖励金80万元,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了研发团队建设。如今,丹瑞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注册商标5项。2024年,其产值达到1.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1.16%。
在此过程中,该市“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模式逐渐成熟,该市新出台了《丹江口市推动工业经济倍增升级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在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政策基础上,财政每年再预算产业发展资金8000万元,并实行资金前置奖励政策,对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技改升级等关键环节实施靶向激励。
数据显示,近年来,该市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236家增长到453家,增长91.9%,高新技术企业由59家增长到107家,增长74.5%,高新技术产业税收由6601万元提升到11975万元,增长80.8%。
图 1丹江口市政务服务增值化专区——科创服务专区
服务能级跃升,破解“卡脖子”难题
要素保障的紧缺常常是企业的“卡脖子”难题,民营经济促进法中明确了要鼓励、支持创新融入民营经济发展的全链条。
湖北博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丹江口市水文化和鱼文化的传播者。其品牌“好余轩”剁椒鱼头与盒马鲜生、沃尔玛等各大平台合作,覆盖全国31个地区,出口至美国等15个国家地区,市场占有率在同类产品中稳居榜首。
然而,现金流紧缺也曾是博奥的“卡脖子”难题。
“两次800万贷款像及时雨,让我们顺利度过了技术攻坚的关键节点。”博奥负责人沈均建回忆道。2023年,该市创新推出商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方案,为博奥提供了800万元贷款,担保费降至0.5%;2024年,该市创新实施“科技创新贷”,出台了《丹江口市“科技创新贷”管理办法》,博奥又搭上顺风车,获批800万元贷款后投入到新一轮研发中,在国际赛道里继续“开疆扩土”。
丹江口市以金融“活水”浇灌着民营企业科创土壤。今年来,累计为科技型企业投放1.3亿元信贷资金;科技创新贷款余额达34.97亿元,同比增长率达12.2%;为21家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1.1亿元。
不止于此,对接企业的科创服务渠道也更为畅通了。
“我们在平台上发布需求,就会有研究院来对接,政府部门也会同步跟进,解决了不少技术需求。”欧迪玛生物科技是该市重点引进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链条。
这得益于该市依托省科创供应链线上平台,采取“AI智能匹配解决方案+人工撮合”服务机制,搭建在高校、院所、第三方机构、企业、人员等供需多向渠道。目前已有463家企业入驻,已对接人才需求237项,技术需求66项等328项服务。
图 2湖北博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俯瞰图
产业破题升级,成果转化“加速跑”
10年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丹江口库区网箱“清零”,养殖户“洗脚上岸”。10年后,该市设施渔业腾飞,智慧养鱼车间里跳动着实时数据,循环着生态经济,“丹江鲌”作为中高端水产品俏销京津沪渝等地,“游”向美国等16个国家,年出口额突破1.5亿元。
近年来,该市以科技赋能现代生态渔业体系,成就了“一条鱼”的产业突围之路。
图 3丹江口市智慧渔业养殖基地鸟瞰图
政府当好“护航人”,成立产业链专班赴沿海取经,将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等新技术引入库区,让养鱼车间变成“会呼吸的鱼桶”;搭建产学研桥梁,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立“丹江鲌研究院”,用博士团队设计品牌基因,用专家团队制定全链条标准,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游向生产线;以暖心政策引活水,三年连写设施渔业进政府工作报告,专项扶持资金破解养殖户转型难题,建成全国示范基地。
截至2024年底,该市设施渔业养殖规模达34万立方米,产值突破21.46亿元。
图 4加工水产品智能化工厂
就在近日,湖北丹江鲌供应链有限公司联合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北京农信通科技公司签署三方框架协议,形成了“科研院所提供技术+科技企业负责智能化改造+地方龙头推动成果转化”的合作机制。
从“卖资源”到“卖品牌”,丹江鲌供应链公司的实践让智慧渔业的科研成果在库区落地生根,其负责人说道:“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加速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转化,让我们能更高效地将创新成果带给消费者。”
“民营经济促进法无疑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民营企业家们纷纷表示,将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湖北省丹江口市营商办:武桐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