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传红:让传统法治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中国网 2025-05-21 11:16:25

福建省南平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曾传红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精神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道南理窟,宋慈故里”的检察机关,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检察机关立足南平市“争当生态文明建设典范”的目标,深入挖掘宋慈司法精神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时代价值,按照最高检党组提出的“发挥技术辅助办案作用,促进检察技术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提升办案质效”的部署要求,以检察技术的全面提升推进生态环境案件的高质效办理,探索出一条传统法治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实现检察技术能力水平全面提升

宋慈是法医学鼻祖,其“重证据实”“格物致知”的理念穿越时空,与新时代检察工作高度契合。宋慈在《洗冤集录》中提出“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这种对证据的极致追求,与现代司法的证据裁判原则是相通的。

南平市检察机关立足本土文化资源,通过“慈馨·检悟”等文化品牌建设,将传统法治智慧转化为现代检察工作的精神内核,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检察技术工作高质量发展。成立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和数字检察人才库,单设检察技术信息部,实现法医、文件检验、司法会计、电子证据四大技术门类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成立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配备公益诉讼舆情系统、快速检测勘验箱、无人机等设备,强化水质、空气等环境指标监测,通过技术手段精准锁定污染源。同时,与市人大建立生态保护监督贯通机制,联合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组建包括林业、水利等专技人员在内的“专家型”志愿者队伍。申报的《刑事指控体系视阈下宋慈“重证据实”观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获最高检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立项,从理论层面深化了对宋慈司法精神的现代转化。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市检察技术工作得到全面提升。

坚持“重证据实”证据观,推动生态环境案件高质效办理

宋慈在《洗冤集录》中开创的法医检验技术,本质上是通过技术手段还原事实真相。南平市检察机关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持续发挥检察技术在线索发现、取证分析中的优势作用,构建“技术+证据+模型”的办案新模式,使宋慈“无证不立”的严谨态度在现代科技手段中得到生动体现。

南平市检察机关将电子数据取证、数据分析比对等技术全面融入证据收集固定、审查鉴别等环节。如在办理陈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中,通过恢复手机数据,综合筛查信息流、资金流,在被告人零口供的情况下锁定犯罪链条。同时,出台《加强快速检测支持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协作办法》,开展水质、空气检测80余次,从50余条线索中立案46件,实现技术赋能线索发现。

通过构建多维度法律监督模型体系、强化数据要素整合及业务场景应用,提升法律监督精准度。构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数据共享模型,2024年通过分析环保执法记录与群众举报数据,发现涉工业废水偷排线索7件,立案后推动关停污染企业3家,促成生态损害赔偿金缴纳逾500万元。依托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整合卫星遥感、行政执法记录、群众举报等多维度数据,动态筛查生态保护、耕地占用等领域线索,2024年通过数据碰撞分析发现违规占用耕地线索469条,督促整改903亩。

此外,以科技赋能碳汇量化,提升碳汇司法应用效能。在刑事案件中引入碳汇认购机制,引导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嫌疑人自愿购买碳汇修复生态损害,既破解了传统生态损害赔偿执行难题,又探索了司法助力“双碳”战略新路径。以“品质南检讲堂”为依托,邀请专家作“双碳”战略专题辅导讲座,引导全体检察干警学习掌握“双碳”产业相关知识。联合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建立碳汇监测体系,精准测算碳汇损失量,为案件办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持。截至目前,共引导涉林案件当事人购买碳汇6000余吨,达到了很好的生态修复效果。

坚持检察技术综合运用,助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宋慈在司法实践中注重前置化解风险,这与基层治理强调的“止纠纷于未发”理念相呼应。南平市检察机关打造“科技取证+系统治理”模式,使个案办理成为撬动行业治理的支点,推动生态治理从“末端处理”向“源头防控”转型。

南平市检察机关坚持开展预防性公益保护,与南平市“生态体检”平台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环境损害风险防范。如在闽江源头流域专项治理中,针对非法排污、非法采砂等问题,通过“运用实时监测数据开展线索摸排+无人机调查取证+快检技术检测”,推动相关部门清理河道40.7公里、整治污染养殖场70余个、关停非法采砂场36个。又如针对部分企业违规开采地下水问题,运用“地下水资源保护监督模型”,并将水利部门取水许可数据与企业实际用水量进行比对,2024年共发现超许可量开采线索23条,制发检察建议后实现全部整改,并推动建立区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机制。

坚持以点带面助推系统治理,在收到环保志愿者提供的松材线虫病疫情线索后,通过卫星图斑分析、无人机精准定位,发现全市多地存在松材线虫疫木,督促相关部门加强防治,并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27件,有效遏制病害蔓延趋势。

为提升“全民共治”生态保护意识、凝聚生态保护合力,建成全国首个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法治教育基地,将检察技术应用场景通过可观可感的方式展示出来,打造全国生态法治教育标杆。与学校合作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将检察技术应用案例转化为教学素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传播网络。

当前,生态检察工作仍面临证据专业性强、修复成本高、治理碎片化等挑战。南平市检察机关将始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通过传统法治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积极构建“专业化+智能化”的现代生态司法模式,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理念要求,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局贡献检察力量。(南平市检察院:李昌瑜)

查看网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