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涉企执法“全链条”机制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5-05-22 11:19:3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段时间,重庆市合川区司法局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创新构建“预防+化解+监督+服务”四位一体的涉企执法“全链条”机制,通过流程再造、数智赋能等举措,实现涉企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全过程监督、实质性化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2025年以来,成功调解涉企行政复议案件20余件,回访企业满意率达100%,“办理一案、规范一片、治理一域”的增值效应逐步显现。
构建争议化解“双通道”畅通企业诉求快反机制
在涉企行政争议预防化解领域,合川区创新打造“线上+线下”立体维权网络。
线上依托“掌上复议”平台实现涉企行政复议案件“一网通办”,企业通过手机即可一键申请行政复议。除不予公开情形外,将涉企行政复议决定书在合川区政府网站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实现“类案同判”。
线下构建“1+37+N”惠企服务网络,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行政复议专窗,在区工商联、商会、重点企业及镇街建立行政复议“惠企便民”联系点37个,向辖区1500余家企业发放行政复议服务民营企业指南,实现惠企便民联系网络全覆盖,提升企业申请行政复议便捷度,降低企业“跑腿成本”。
截至目前,合川区行政复议首选率达70.94%,企业选择行政复议解决争议的比例大幅提升。某食品企业负责人李某表示:“以前遇到执法问题要跑多个部门,现在通过园区便民联系点就能一站式反馈问题”。
打造执法监督“双驱动”筑牢依法行政制度屏障
合川区创新“数字监管+区域共治”双轮驱动,构建跨区域行政执法监督新生态,纵深推进涉企行政执法改革工作。
区司法局组织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局、区经信委等多部门深入辖区企业,依托“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开展“扫码入企”联合执法活动。执法人员通过扫描“企业码”,可以查看检查记录、了解检查内容、获取检查结果,实现检查内容“一码明晰”和重复检查“一码预警”。全面推广“信用+执法”监管场景,对企业实行“非必要不打扰”的柔性监管,较传统检查项目及所需时间缩减50%以上,打造“无事不扰、有事必应”的监管新常态。
在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过程中,合川区在全市率先突破区域壁垒,构建跨领域、跨区域协同机制,与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等地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召开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座谈会,签订《行政执法监督协作机制共建协议》;开展川渝两地联合涉企行政执法监督,两地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共同排查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线索;建立川渝两地协作联席会议、线索移送、案件协同办理、典型案例评选等4项制度,最大限度实现涉企执法监督工作发展互助。
实施涉企服务“暖心行动”提升法治营商软实力
在为企业“减负”方面,合川区对辖区内涉企执法主体和检查事项进行梳理核查,明确全区95个执法主体及其检查事项,并向社会公示;充分利用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平台发布征集多头检查、多层检查、重复检查等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的公告,移交突出问题线索1条;组织行政执法单位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实地了解经营情况、听取执法工作意见建议,现场指导企业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30余次。
其中,涞滩镇探索“教育先行、整改为主”机制,对占道经营等高频问题普法释法,引导群众自觉守法,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南津街街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推进执法与服务双促进,定期选取风险隐患较多企业,开展驻点帮扶,驻点帮扶企业8个,帮助企业解决风险隐患31个。
释放改革“乘数效应”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这里投资兴业,既感受到执法的力度,更体会到服务的温度。”2024年,合川区围绕“两重两新”“三大工程”等增量政策,实现争资引项5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新增经营主体1.2万户,引进本科及以上人才2900余人,招商引资协议和优惠政策兑现平均审查时限缩短57%。
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探索涉企执法“白名单”制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意识,将服务理念有效融入执法实践,积极推行信用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完善企业信用修复等规范涉企执法“15条措施”,维护和创造包容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