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以赛促建打造技能人才生态圈 “产教评融通”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5-22 11:19:3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5月的山城,技能之光璀璨绽放。第八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于5月20日在涪陵拉开帷幕。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全城技能精英的巅峰对决,更是观察重庆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窗口。
在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背景下,重庆如何以赛促建,打造技能人才生态圈?这座西部制造业重镇正以“产教评融通、产才共兴”的创新实践,书写着新时代的“人才经”。
技能竞赛,人才选拔与成长的关键舞台
本次大赛项目设置独具匠心,采用集中比赛与分散比赛相结合的方式。分散比赛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重庆选拔赛有序组织实施,而集中比赛则在涪陵奥体中心和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举行。
集中比赛共设25个项目,包括精选赛项15个、乡村振兴赛项10个。大赛特别设置2个邀请赛项目,邀请了四川、广西等10个西部省区组队参与,既促进了区域技能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又拓宽了重庆技能人才的视野与格局。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静表示,近年来,重庆全力构建“巴渝工匠”全链条竞赛体系,为技能人才培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自2007年起,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已成功举办七届,其作为重庆市规格最高、参与最广、影响最大的市级综合性职业技能大赛,在高技能人才选拔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在本次大赛中,项目设置紧密贴合重庆产业发展脉搏。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地方特色经济双轮驱动,共确定119个比赛项目。
其中,59个项目深度对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如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软件测试等,为重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42项数字技能比赛项目聚焦数字经济新蓝海,涵盖供应链管理、互联网营销等领域,顺应了数字时代的发展潮流,为重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储备了大量专业技能人才。
产教评融通,技能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产教评融通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重庆在这方面成果斐然。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起职业技能竞赛国家集训基地27个,市级集训基地144个。
以涪陵区为例,作为本次大赛的承办地,涪陵区在产教评融通领域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全区现有中高职院校7所,其中国家示范中职学校2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1所,还获批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市级技能人才培养平台11个。
这些院校和培训基地与企业紧密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技能人才搭建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桥梁,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与成长空间。学生在学习期间便能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实际项目,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在企业层面,众多企业积极投身于技能人才培养的事业中。以全国技术能手唐跃辉为例,其领办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不仅成功牵头突破一体化深度集成电驱(国内首款)装配工艺技术开发,形成年产量7万台、年产值6亿元的规模,还与院校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将企业的先进技术与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培养了大量汽车制造领域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重庆大力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之间、工作室与企业之间、工作室与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巴渝工匠”刘平,全国技术能手秦维刚、青增泰等多名高技能领军人才领办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合作成立重庆市机械冶金系统创新工作室特色小联盟;陈志军汽车维修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牵头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汽车产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已辐射10个国家、5省市,共有78家单位加入。
此外,重庆在多家企业建立了技能人才评价机构。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征集并公布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试点企业31家,11家试点企业已评聘特级技师114名、首席技师4名,涉及电工、汽车电器装调工、钳工、药物制剂工、化纤聚合工、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装配钳工等37个职业(工种),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畅通。截至目前,已遴选两批贯通评价机构53家,5311名技术技能人才走上职业发展“立交桥”,重庆经验被人社部向全国推广。
数字技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重庆市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机遇,积极布局数字技能人才培养领域。2021年11月,“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落户重庆,重庆市以此为契机,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技能人才高地。
目前,百度、华为等数字头部企业纷纷抢滩入驻,为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为打响数字技能品牌,重庆建好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实施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和数字技能教育培训资源开放共享行动,打造一批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基地,举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活动,加大“满天星”软件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同时,重庆市积极打造“渝能人”数字技能品牌,新建“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数字领域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数字技能大师工作室、开设数字技能专业。这些举措使得重庆市的数字技能人才总量持续增长,已突破70万人,为重庆数字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第八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中,数字技能同样占据重要地位。42项数字技能比赛项目涵盖了供应链管理、互联网营销等前沿领域,为数字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有力地推动了重庆数字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政策支持,技能人才培养的坚实保障
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策支持。重庆通过出台一系列全方位、系统性的举措,为技能人才搭建起从成长、提升到价值实现的完整路径,让“技能成才”的梦想照进现实。
2021年,重庆发布“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为技能人才培养锚定方向;2024年,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政策“工具箱”。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重庆高质量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从高技能人才培养、技工教育、技能培训到技能评价、技能竞赛,政策供给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了覆盖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技能评价是检验人才能力的“试金石”。重庆全力畅通评价通道、上升通道、贯通通道、国际通道等四条通道,为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搭建起了一座“立交桥”。通过建立技能人才评价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技能人才评价的网上管理,使评价过程更加专业、便捷、高效。
技能培训则是提升人才实力的“充电桩”。重庆坚持服务产业、服务人才、服务就业“三个导向”,推行“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制定10余项结构性指标拓展培训广度与深度,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同时,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高质量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造“智能就业培训平台”,提供信息发布、智能匹配、培训学习等一站式特色功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培训过程可监控打卡、服务全流程线上化、补贴“免申即享”,重庆人社职业技能培训云课堂汇聚100余个职业(工种)2000多门课程,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同时一并推进技能强企工程,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引导培训资源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健康养老、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集聚,推动培训和就业协同联动,促进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