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节约“三链闭环” 锻造新时代过硬作风

发布时间:2025-05-26 15:28:0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愈发彰显深刻意义。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修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通过制度刚性约束为作风建设注入新动力。生动体现了作风建设永不停歇的坚定态度。要通过思想引领、制度约束、监督问责的三链闭环,使勤俭节约内化为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

深鉴历史“警示钟”,让节约成为执政根基。北宋末年“花石纲”之祸耗尽民力,唐代“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奢靡加速了盛唐衰败,无不印证“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历史铁律。《条例》明确定义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浪费行为,将“坚持从严从简,带头过紧日子”写入总则。当前,个别单位暴露的公务消费超标、资源闲置等问题,表面是管理疏漏,实质是脱离群众的作风之弊。从西柏坡时期的土坯房到新时代的作风建设,节俭始终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条例》通过实行公务接待总额控制等硬性制度,用制度红线推动作风转变,彰显了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激活执行“动力源”,让节约成为制度实践。制度生命力在于落地见效。要打造“三位一体”实施机制,从宣传、教育、监督三方发力,确保《条例》入脑入心入行。采用“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传播,通过动画解读、短视频展播等形式宣传节约模范,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浓厚氛围。将《条例》学习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开发“红色审计”现场教学,以史为鉴强化党员干部认知。严格按照《条例》要求,除涉密事项外,公务活动情况予以公开,建立“专业审计+纪检监督+社会参与”立体监督网络,搭建公务消费阳光平台,确保党政机关每笔支出可追溯、可问责,让制度长出牙齿。

淬炼作风“试金石”,让节约成为价值追求。从焦裕禄“不搞特殊化”的藤椅,到谷文昌“木麻黄畔”的坚守,共产党人始终以俭朴诠释初心。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当传承“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的精神传统,严格执行《条例》规定的公务接待标准、会议管理“三个严禁”等硬性要求。做勤俭传统的践行者,从拒绝一瓶超标矿泉水、坚持双面打印等小事做起。做制度落地的排头兵,严格执行“接待清单制”“公车标识管理”等要求。做新风正气的守护者,面对“人情往来”等模糊地带,要秉持“防微杜渐”的警惕,把好“第一次”底线,把《条例》要求转化为“条件越好越要节俭”的自觉行动。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修订后的《条例》与时俱进完善了11章63条规定,既是禁令更是导向。当我们以历史镜鉴固本、以制度创新赋能、以作风锤炼铸魂,必能将“过紧日子”的要求转化为强国建设的磅礴力量。

(资阳市雁江区小院镇李子沟村驻村第一书记:萧炎)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