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究竟该怎么做,嵊州有着锦囊妙计
发布时间:2025-05-27 14:38: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有人说,诈骗干的其实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把自己的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然后把别人的金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但就是这么难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刷单、裸聊、投资、虚假广告等各类类型的诈骗方式仍然屡见不鲜、层出不穷。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接触式诈骗方式向网上非接触式转移明显,骗子的诈骗手段加速更新,部分数字技术被滥用反成“帮凶”,我们不得不思考:
面对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到底该怎么预防?
群众的防骗防范意识究竟该如何提高?
如何最大限度的把诈骗的风险隐患防控在基层一线、化解在萌芽状态?
多年来,嵊州公安一直以民生实事为抓手,紧盯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持续深化电信网络诈骗打防宣治措施,全力提升反诈工作质效,守好群众的“钱袋子”。
应对多种形式的诈骗手段,嵊州有着锦囊妙计。
强化“惩”的震慑
为保持反诈高压态势,最大限度挽回群众被骗损失,嵊州公安以现发案件、涉案网站、资金流向为研判重点,依托创新成立的警企联合实验室,全方位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深度合作,通过深挖组织架构、话术脚本等要素,全面厘清绘制“犯罪架构图”,为侦查破案提供便利条件。
在破案打击方面,嵊州公安按照“案不漏人、人不漏罪”的标准,对身份明确的嫌疑人建立“人案关联表”,对其案件基础信息进行延伸核查。据统计,今年以来,共破获电诈案件8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3人,追赃挽损790万元,取得显著成效。
筑牢“防”的屏障
“小钱警官来了?”浙江省嵊州市公安局三江派出所民警钱洁琼刚走进江晓社区警务室,村干部就跑过来。社区内哪户人家是老人留守,哪里反诈知识尚未普及,钱洁琼都一清二楚,“来了,等会儿咱们一起去春风里小区走访宣讲反诈案例。”与社区干部联合行动,宣传常见诈骗类型,是钱洁琼每天的规定动作。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嵊州公安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依靠群防群治力量,营造全民反诈氛围,不断提升反诈“防御值”。在全市271个村社组建“1+2+N”的兼职预警劝阻队伍,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针对高、中、低潜在受害人分级分类开展核查劝阻,到目前,一小时见面劝阻率提升至100%。
同时,针对预警金额较大的风险人员,嵊州公安还专门制定“一人一策”劝阻方案,通过采用见面核查、家属协助等方式,全力开展劝阻。数据显示,该方法试用以来,成功劝阻转账百万元以上案件2起、10万元以上案件32起,预后被骗大幅下降。
丰富“宣”的形式
反诈宣传从不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
“黑猫警长太帅了,配上反诈RAP,知识就以这么奇怪的方式进入了大脑!”5月25日,黑猫警种反诈日记空降吾悦广场。活动现场,来自公安局的民警麻昊天以一首原创歌曲《反诈RAP》,吸引了大批流量,浏览量突破5万人次。
取得良好宣传效果的背后得益于嵊州公安拉起的立体宣传防护网。他们以宣传贯彻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依托新媒体资源和反诈宣传队伍,积极推进“线上+线下”宣传工作,将鲜活的素材通过灵活风趣的表达,努力把宣传流量转化为反诈力量。
在创新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嵊州公安还搭建“单元+展馆”反诈阵地,升级打造前杨、龙会等13个反诈安防体验馆,设置互动问答、模拟诈骗、VR体验等区块,并常态组织在校学生、企业财务等易受骗群体实地开展沉浸式、全景式体验,切实打造反诈宣防新高地。
(浙江省嵊州市公安局:周晨卉、供稿:黄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