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心田 阅读伴成长——记湖南省武冈市书香教师喻桔红
发布时间:2025-06-27 11:11: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现任教于湖南武冈市思源实验学校的喻桔红老师,以书为媒,以读为桥,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书香教师”的使命。从个人阅读的深耕到班级阅读的引领,从阅读方法的创新到阅读成果的辐射,她用行动诠释了阅读的力量,让书香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以书为友:教师的阅读成长之路
喻桔红常说:“想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首先要成为阅读的践行者。”工作十余年,她始终保持着每日阅读的习惯,家中书房藏书逾千册,涵盖教育理论、儿童文学、传统文化等多个领域。她尤其钟情于教育经典,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被她翻得卷了边,书页间密密麻麻的批注记录着她的思考;管建刚的《一线表扬学》启发了她将“鼓励式阅读”融入班级管理。
2023年,她在阅读《朗读手册》时深受触动,尝试将“大声朗读”引入课堂。每天晨读十分钟,她声情并茂地为学生朗读《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等经典片段。一次,当她读到夏洛为威尔伯织网牺牲的情节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几个孩子悄悄抹起了眼泪。课后,学生小琳主动找到她:“老师,我也想织一张‘文字的网’。”这份情感的共鸣让她更加坚信:阅读的种子已在孩子心中发芽。
以读润班:构建班级阅读生态
作为班主任,喻桔红将班级打造成“微型图书馆”。她自费购置了100余册绘本和桥梁书,设计“彩虹书架”,按难度分级标注;设立“图书漂流角”,鼓励学生捐赠闲置书籍,并亲手制作“漂流卡”记录阅读心得。每周五的“好书推荐会”上,孩子们化身“荐书小达人”,用绘画、短剧等形式分享阅读收获。
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分散的特点,她创新推出“三阶阅读法”:
一是“听读”激趣:利用音频资源播放《成语故事》《西游记》少儿版,辅以角色扮演;二是“伴读”促思:设计“亲子共读任务单”,要求家长每周记录孩子提出的奇思妙想;三是“创读”延伸:结合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引导学生仿写童诗并配图。
2024年春季,她发起“21天阅读打卡挑战”,用“阅读漂流瓶”记录每日进度。她激励孩子每天坚持阅读,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家长反馈:“孩子现在睡前必读书,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以情育人:阅读与生命的对话
在喻桔红看来,阅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滋养。她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将阅读与德育深度融合。学生小雨因父母离异变得沉默寡言。喻桔红悄悄塞给她一本《我的爸爸叫焦尼》,书中“即使不能天天见面,爱也不会消失”的句子让小雨泪流满面。后来,小雨在日记中写道:“我和迪姆一样,有两个爱我的家。”班级共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时,她引导学生用“陶瓷兔子”的视角讨论“失去与成长”,孩子们纷纷写下:“破碎的心会被爱修补。”
在“传统节日阅读”活动中,她将《中国记忆·春节》与包饺子、写春联实践结合。学生小轩在习作中写道:“原来饺子的褶皱里藏着‘更岁交子’的故事,我要把这本书读给奶奶听。”这样的文化浸润,让阅读有了温度与厚度。
阅读不是孤独的修行,而是心灵的对话。"这是喻桔红在2024年全校青年教师读书沙龙中的分享主题。她创新提出"三维阅读圈"理论:教师既要深耕专业领域,也要涉猎儿童视角的童书,更需关注家庭教育类书籍形成立体认知。在教研组内,她推动建立“每天读书20分钟”读书制度,每周三下午组织教师共读《给教师的建议》,每月轮流分享教育教学类书籍的实践应用。
2023年,她指导的“经典朗诵”《禾下乘凉梦》获校特等奖;班级学生全年人均阅读量达120万字,远超课标要求。更令她欣慰的是,家长群里常有这样的留言:“孩子现在逛超市都要先奔图书区!”“全家一起读书成了我们的新‘家风’。”
从个人到群体,从课堂到家庭,喻桔红用阅读点亮了教育的星空。她撰写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篇阅读教学案例获奖。但她始终记得那个夕阳西下的傍晚,学生把自制书签塞进她手心,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书里有您告诉我们的彩虹。”这或许就是“书香教师”最美的意义——做那个为孩子打开世界的人,然后目送他们走向更辽阔的远方。 (夏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