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邵武和平法庭:“和”风润乡野 “枫”景漫阡陌

发布时间:2025-06-27 11:11: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法庭作为人民法院的“神经末梢”,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的重要力量。在一次次的优化治理工作中,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人民法院和平人民法庭融合地方特色,将“和”理念融入到工作全过程,全面提升化解矛盾能力,争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夜间调解”化纠纷

“感谢法官夜晚还帮我们调解,不仅不要下乡,还不影响我们白日工作,实在是太便民了。”2月25日晚,在邓法官调解结束后,熊某感激地说道。

原来,原告危某与被告熊某系朋友关系。2008年,危某经熊某介绍,投资外地某环保项目5万余元,但因项目未启动,投资款未能取回,熊某遂向危某出具了一张5.2万元的欠条。2021年,熊某因资金缺乏又向危某借款5000元。此后,危某因为自身经济紧张,多次向熊某要求还款未果,遂起诉至邵武法院。

邓法官阅卷后,通过电话联系双方当事人,得知双方当事人对欠款5.7万元事实并无分歧,但熊某表示经济能力一般,希望分期还款。因双方矛盾时间较久,介于熊某多次答应又反悔,危某对熊某信任感缺失,邓法官认为有必要让双方当事人当面协商,双方均同意当面调解。

考虑到熊某在外地,白天需正常办公,只有晚上有空,又感受到危某的急切,邓法官遂将双方约在夜晚面对面调解,最终促使双方签订了分期付款的调解协议。

“夜间调解直通车”的开启,是和平法庭打造订单式诉讼服务的一项创新举措。自2024年8月开通以来,已成功化解纠纷30余件,为解决群众工作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的难题踏出一条新路子。

此外,为进一步健全完善便民诉讼机制,和平法庭还推出了预约立案、上门立案、假日立案、巡回审判和“午间法庭”审案机制等便民举措,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庭所联动”促和谐

“总算拿到了赔偿款,我年纪这么大了,也折腾不起,谢谢你们。”八旬老人范某激动地向每一位来调解的工作人员握手。

1月17日,吴某在肖家坊镇某处道路施工,导致道路封闭,范某住在附近出行不便,绕路行走时不慎摔伤,造成颈部骨折,双方因赔偿事宜发生矛盾。因肖家坊属和平法庭管辖范围,3月10日,肖家坊司法所所长遂将此次告诉邓法官,希望能联合调解,邓法官得知详情后立即赶赴肖家坊镇。

庭所联动后,还联系了一名本地乡贤共同化解纠纷。经多方联合调解后,争议双方情绪渐平,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达成了一次性补偿6000元的人民调解协议。随即,和平法庭当即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予以司法确认。吴某当场给付6000元现金,该案得以高效化解。

该案的圆满解决,是和平法庭坚持“能调尽调,以调促和”的一个缩影。为寻找解决矛盾的“真经妙招”,和平法庭探索出“庭所联动、职能并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纠纷同调”的“2+N+X”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新模式,吸纳代表、委员、乡贤等人作为人民调解员,将调解贯穿案件始终,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2023年以来,和平法庭通过该模式,协同开展突发事件处置、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工作41次,联合排处群体性纠纷隐患29个,化解纠纷159件。

“云端办案”减诉累

此外,和平法庭还坚持“科技赋能,数助调解”理念,依托“福建移动微法院”“网上诉讼服务平台”“人民法院在线平台”小程序等,为群众提供在线咨询、调解等一站式服务,让多元解纷有“智”又有“质”。

2月14日,和平法庭通过云端调解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有效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当事人诉讼成本。

2024年8月,湖南省隆回县人刘某因在某平台上购买商品,“手抖”错将3000元货款汇至邵武市林某支付宝账户。刘某多次与林某沟通退款事宜无果,遂诉至邵武法院。

收案后,邓法官联系上刘某,刘某表示“从湖南到邵武没有直达火车,且来仅仅火车票就要800余元,加上食宿将花费千元以上,成本太高,希望调解。”邓法官遂又联系上林某,向林某释明法律规定,经释法,林某表示,自己同意归还该笔款项。

随即,邓法官向双方推送了“人民法院在线平台”小程序,双方于2月13日通过线上签署了调解协议,约定林某于2月18日前一次返还3000元。经法官判后督促,被告已按期履行。

近年来,和平法庭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运用智能化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畅通网上诉讼服务渠道,提供立案、交费、开庭、调解、送达等全方位服务300余次,实现诉讼业务“自助办”“快速办”“智能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人民法庭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是司法便民的“前沿阵地”,是基层矛盾的“第一道防线”,是乡村振兴的“法治护航者”,和平法庭将继续充当社情民意的倾听者,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化解纠纷渠道,描绘基层治理好“枫”景。(邵武法院:张慧)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