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执法”融合破题 解锁基层治理新方程

发布时间:2025-06-30 11:21:0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大田镇“综治+执法”创新调解模式显成效

在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大田镇坚持以党建为圆心、以融合为半径、以法治为基础,创新打造“综治+执法”工作模式,推动综治网格的柔性触角与行政执法的刚性力量同频共振,实现了“1+1>2”的治理效能,为创造性化解基层矛盾提供了先河样本,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一、党建引领,嵌入融合共治“主引擎”。

(一)领导重视“压担子”。大田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始终把党建引领贯穿于平安建设的全过程。成立了创建“平安大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镇长担任,推动综治、执法、市监、环保等执法部门构建组织体系“一张网”,破解基层化解矛盾困局。

(二)责任链条“全闭环”。严格执行“一岗双责”责任制,逐步、逐层、逐人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权责一致、边界清晰、高效协同的融合工作责任体系,确保事事有人管、环环有人抓。

二、机制创新,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

(一)深度耦合破壁垒。创新建立“党建引领、部门报到、网格吹哨、执法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构建起“综治搭台、执法响应”的工作格局。今年来,镇平安法治办公室依托网格化管理和矛盾纠纷滚动排查,第一时间掌握涉及占道经营、环境污染、乱搭乱建、占用农田等苗头隐患,通过启动联动响应,自然资源所、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等执法部门快速介入,形成“政策解读、情绪疏导、执法震慑、调解促和”组合拳,截止2025年6月,大田镇受理信访案件8宗,办结信访案件8宗,办结率达100%,实现了“情、理、法”的深度融合,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

(二)执法赋能促履行。针对高发、易激化矛盾类型如违建、占道经营、环境污染等人民群众反映频次高的问题,执法人员变身“法治宣传员”,在调解前或巡查中主动释法,明晰权利义务与违法成本,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三)刚性兜底树权威。对经多次调解仍拒不履行协议且明显违法的行为,坚决依法启动执法程序。既维护了法律尊严和调解协议的严肃性,又向群众传递了“调解有温度、执法有力度”的清晰信号,如群众反映频次较高的占用公共资源违建等“老大难”问题,联动小组首次运用融合调解方式,成功在24小时内促成当事群众主动拆除并达成后续共识,有效避免了“和稀泥”式调解。

三、成效初显,大田模式焕发“新活力”。

“综治+执法”联动模式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一是矛盾化解率大幅提高。2024年全年,累计受理信访案件32宗,其中网上信访28宗,上级转办4宗,办结信访案件21宗,办结率达75%;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58余次,镇调委会调解矛盾纠纷58宗,调解成功58宗,成功率100%。专职网格员利用“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录入事件信息301条,其中公共服务169件、安全隐患23件、城市管理62件、群访发现12件、信息协采10件、治安防控21件、心理服务2件,法律服务2件,网格事件化解率达100%。二是执法温度切实增强。刚性执法融入调解,使群众更易理解和接受法规要求,减少了抵触情绪,调解环境得到优化。三是治理精度显著提升。实现了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推动问题就地解决,群众满意度、安全感明显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下一步,大田镇将持续深化“综治+执法”融合模式,持续深化探索,不断完善机制,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贡献更多创造性的、可推广的“大田模式”。

(广东江门市恩平市大田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平安法治办供稿)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