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短信里的作风建设三重奏:破题、铸魂与前行
发布时间:2025-06-30 13:40: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江西莲花村民老李手机里的那条报喜短信,读来令人倍感温暖:“屋顶不漏了,墙缝补好了,虫子也没了”。寥寥数语,没有华丽辞藻,却满含生活的烟火气,承载着一位普通村民最真挚的感激。在大城市人眼中,房屋修缮或许只是件小事,但对农村老人而言,却是萦绕心头的大难题。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用一个月时间,不空谈大道理,只专注盯进度、协调施工,最终换来了这条充满民生温度的感谢短信。这条短信,恰似一把精准的标尺,丈量出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深度与力度,生动演绎着作风建设“破题—铸魂—前行”的三重奏。
破题之举,在于以小见大重塑党群“鱼水情”。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正是从细微处精准发力,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从精简会议活动、规范公务接待,到倡导干部与群众围坐在一起开“板凳座谈会”;从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听民声,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施策,每一项举措都直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疾。就像老李房屋修缮这件事,看似平常,实则是作风建设成效的缩影。干部们摒弃了以往的形式主义做法,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层层汇报,而是实实在在地将精力投入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中。这种“徙木立信”的破题行动,让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为民服务上,重塑了党群之间水乳交融的“鱼水关系”,让“人民至上”的理念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
铸魂之要,在于思想淬炼与行动转化。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守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思想教育则是筑牢这一联系的根基。近年来,从主题教育到专项学习,一系列教育活动始终紧扣“为民”这一关键词。学,就要学出“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深刻领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查,就要查出自身在担当作为方面存在的短板与不足;改,就要改出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四下基层”,在深入调研中精准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老李居住难题的顺利解决,正是干部在学习教育中不断深化宗旨意识、提升服务本领的有力证明。他们以“赶考”的清醒审视自身,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中,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融入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体现在修屋顶、补墙缝的实际行动上。这种以思想铸魂推动行动走心的实践,为作风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优良作风在干部队伍中深深扎根。
前行之路,在于久久为功与常态长效。十年磨一剑,作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有目共睹,但“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着从未改变。面向未来,作风建设既要立足当下,像解决老李房屋修缮问题那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件“急难愁盼”事;更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当作风建设从“集中整治”逐步转向“常态长效”,当干部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融入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群众就能在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征程上,唯有以“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处处如履薄冰”的敬畏心,将优良作风带到千家万户,才能在党群的“双向奔赴”中,共同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莲花县琴亭镇:蒋千诺、三板桥乡:肖智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