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院师生用“本草+非遗+直播”续写乡村振兴叙事

发布时间:2025-06-30 13:40: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6月26日,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青囊兴农”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尚书桥村开展“本草兴乡韵,岐黄润沃土”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振兴。

开出药学躬行兴农“精准方”

清晨,“青囊兴农”实践队的足迹落在尚书桥的青石板上。村支书陈春雨抚过斑驳桥身,讲述明代李尚书“知恩图报、造福桑梓”的典故与古代造桥的匠心智慧。药技师生紧扣“济世精神”,围绕基层医疗资源下沉、中药材种植助农等议题展开头脑风暴,探索专业赋能乡村健康事业的新路径。稻浪翻滚的田间,队员们化身“新农人”,运用专业知识观察水稻生长态势,分析病虫害防治与农田管理方案。

在闽中抗日义勇军事迹展示馆,实践队通过查阅史料、与讲解员深入交流等方式开展调研,并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就抗战时期战地医疗救护等历史细节展开探讨。

村委会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队员们结合实地调研情况积极建言献策。“这座桥既是古代学子的求学通道,也是今日直播助农的数字桥梁。”在专题座谈会上,队员叶雨柔的发言引发共鸣。

按下数字非遗助农“快进键”

“一根玉米如何‘链’接千万消费者?”“传统竹编怎样融入现代创意?”带着这些思考,实践队深入调研村民需求,利用午休间隙,主动帮助村民整理打包部分待发农产品,并与竹编艺人合作,将艾草、薄荷等药用植物融入传统竹编,创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中草药”旅游纪念品,探索文化与产业融合的新路径。

随后,实践队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践行动,参与“村部尚书”助农直播活动。村党支部书记陈春雨、村委会副主任陈仕勋现场推介农产品及其文化内涵。队员们充分发挥药学专业优势,在直播中不仅进行产品讲解、试吃体验和才艺展示,更创新性地将含有艾草等药用植物的手工锤作为特色福袋赠予购买者,既展现了药学技术的实际应用,又为农产品增添了健康元素,有效提升了直播宣传效果。

据悉,当天直播持续1小时35分钟,累计曝光量达21万人次,点赞量突破11.5万次,互动评论超700条,三项核心指标较近7场平均数据分别增长136%、87%和99%。直播中农产品销售成绩斐然,共售出鲜食玉米2000余根、优质黄豆200余斤、野生红菇20余斤,助力10余户农户增收。

绘好基层对话惠农“同心圆”

直播结束后,实践队成员连纯艳面向村委会副主任陈仕勋展开专访。陈仕勋分享了回乡初心与直播助农的挑战,表示支撑他坚持下去的,是对家乡那份深沉的“情怀”。他勉励大学生到基层锻炼,并坦言,这份热爱家乡、服务乡亲的“情怀”,最值得年轻人学习。

此次“青囊兴农”实践活动,不仅实现了农产品销售与乡村品牌推广的双重突破,更探索出“专业赋能+文化创新+数字营销”的乡村振兴新模式。药技师生在躬身实践中完成从知识学习者到乡村建设者的蜕变,既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助农实效,也在服务“三农”的生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为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一懂两爱”人才提供了鲜活样本。相信在更多青年力量的接续奋斗下,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希望的田野必将绽放更加绚丽的时代之花。(图文:连纯艳、林璇、徐思源、马家毅)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