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多维探索
发布时间:2025-07-01 12:24: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师德师风作为教育工作的灵魂,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师德师风问题尤为突出,一些教师存在敬业精神缺失、教学敷衍、学术不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特别是在地方师范院校,由于地域、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因此,加强地方师范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加强组织保障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提升地方师范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二、师德师风的内涵与地方师范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特殊性
2.1师德师风的定义与内涵
师德师风,简而言之,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展现出的道德品质和教育教学风格。它是教育工作的灵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质量的高低。
师德师风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了敬业精神、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谨治学等多个方面。敬业精神是师德师风的核心,它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人师表则要求教师在言行举止上做到表率,以自身的良好品德影响学生。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它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严谨治学则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和研究上保持严谨的态度,追求真理,不断创新。
随着时代更迭与教育改革纵深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正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从社会层面来看,公众对教师群体的职业期待持续攀升,不仅要求教师夯实专业根基、精进教育教学技能,更期待其在道德修养与价值引领方面发挥表率作用;而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则为教师突破职业发展瓶颈、拓展能力边界提供了制度性空间。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2地方师范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特殊性
地方师范院校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在地方师范院校的建设中尤为重要,其特殊性不仅体现了地方师范院校在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也体现在它们在师德师风建设上面临的独特挑战和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域性:地方师范院校深植于特定的地理和文化环境中,它们在师德师风建设中需要考虑到地方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将这些元素融合到教师教育和职业道德中。而且地方院校通常与周边社区关系密切,它们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可以利用这种紧密的社区联系,促进社区参与和支持,形成学校与社区共同参与的师德师风建设模式。这种地域性特点使得师德师风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可能需要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以满足地方教育和社区发展的需要。
三、资源和条件的限制
与大城市的师范院校相比,地方师范院校可能面临更为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条件,这要求它们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创新性策略的开发。其次,地方师范院校需要在中央和地方教育政策的指导下,灵活适应和调整其师德师风建设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可用资源。
师范性: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地方师范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师范性特点。这要求地方师范院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师德师风,使其成为具有高尚师德、扎实专业知识、良好教育教学能力的合格教师。地方师范院校培养的教师主要服务于地方和周边区域,因此在师德师风建设中需要特别关注培养教师对地方教育需求和挑战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社会职责和使命:地方师范院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责任,通过培养有道德操守的教师,传递正面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通过师德师风的高标准要求,地方师范院校不仅培养出能够在教育领域贡献的优秀教师,还能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
四、地方师范院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举措
4.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是地方师范院校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策略。
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师德师风教育体系,将师德师风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接受系统的师德师风培训。
其次,要创新师德师风教育方式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师德故事分享会”,让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和心得体会,不仅增强了教师间的交流,也激发了教师们对师德师风的深入思考。
最后,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保障,成立专门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师德师风建设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地方师范院校只有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2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是地方师范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关键环节。这一体系不仅是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全面评估,更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有力引导。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构建评价体系时,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评价理念和方法,结合地方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应涵盖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同时,评价体系的设计还应注重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确保评价过程简便易行,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还需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通过对评价结果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评价结果还可以作为教师考核、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断提升。
4.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保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保障是确保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有效进行的关键环节。为了构建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地方师范院校需要制定明确的师德师风建设规划和目标,并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同时,建立健全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组织保障方面,地方师范院校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引入项目管理的方法,对师德师风建设进行项目化管理。通过设立项目团队、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目标、分配项目资源、监控项目进度和评估项目成果等步骤,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和高效性。
综上所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保障是地方师范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障措施。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建立健全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引入项目管理的方法、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措施,可以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取得实效。
五、结论
展望未来,师德师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如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等,这些都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地方师范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如: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客观、全面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通过量化指标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反映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深入挖掘和总结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案例,形成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还需要关注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不断创新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和措施,以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等。
(作者:王翠,渭南师范学院。项目:渭南师范学院2023年高教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J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