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县:探索共同现代化 绘就发展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01 12:55: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若羌县勇立时代潮头,积极探索共同现代化之路,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推动全国共同现代化试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

健全科学的体制机制是关键保障。若羌县将推动共同现代化试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迅速编制《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共同现代化试点实施方案》,研究制定《若羌县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措施细则》《若羌县赋予改革发展“三个意义”评估办法》等配套文件,并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各乡镇、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共同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精准把握试点核心,将任务细化到每一个环节,责任压实到每一个岗位,确保试点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若羌县积极深化合作,借助高校的智力支持提升试点工作的科学性与专业性。若羌县与西北民族大学签订《若羌县人民政府西北民族大学合作框架协议书》,并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文化润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7个领域签订分项合作协议,为若羌县共同现代化试点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坚强有力的党建引领是核心驱动。若羌县积极构建“党建引领+机制建设”强组织、“党建引领+思想教育”筑根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惠民生、“党建引领+共创共建”聚民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和谐的党建新格局,不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若羌实践汇聚各民族共识,凝聚全民族合力。若羌县围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目标,广泛建立村级帮带互助小组,带培村级致富带头人,向各族群众传授现代化生产经营理念和农牧业生产技能,促进各民族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守望互助、共享发展红利;不断提升基层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智慧若羌平台,构建“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若羌、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屏智享生活”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若羌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设立县、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广泛开展“大排查、大走访”活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幸福感、荣誉感。

精准持续的聚焦铸牢是稳固支撑。若羌县印发《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从我做起”行动方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助推共同现代化试点建设,组织动员各族干部群众全面参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让各族群众有机会走出家门与其他省区群众交往交流,了解统一多民族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发展的巨变;组织人大代表和各级干部深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教育活动,如县各级人大代表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名代表进万家”“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等主题实践宣传宣讲活动,掀起学习国通语的热潮,或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详细了解困难与需求,耐心答疑解惑,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生产生活工作各方面,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实现共同现代化凝聚强大合力;在“若羌零距离”开设“书记谈‘铸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专栏,刊发理论文章,推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事迹等内容,制作《民族团结之花绽放若羌》等微视频、专题片,传播若羌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积极引导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精神相依、人心归聚,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推进若羌县共同现代化建设繁荣发展。

守正创新的传承根脉是活力源泉。若羌县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作,深挖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产业文化丰富内涵,用文化的力量浸润人心,赓续民族团结根脉。若羌县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考古研究,整理历史典故,创办“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诗词里的楼兰”等精品栏目,真实讲述若羌大地民族团结融合发展的史实,持续加强历史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若羌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发挥非遗文化独特优势,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华传统节日活动,把文化内涵融入旅游产品研发,将文物古迹、旅游景点作为依托,推出种类丰富、设计精巧、深受喜爱的文创产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乡村振兴等有机融合,让各族群众在共同体验非遗项目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稳健高效的经济发展是坚实根基。若羌县紧紧围绕自治区建设“十大产业集群”,巴州主攻“七大战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立足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深入推进“6+N”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位推动“六个一号工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新能源再创新辉煌,中绿电400万千瓦光伏、特变电工若羌河100万千瓦风电等多个项目并网发电,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286.5万千瓦;商贸物流得到新提升,启动“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规划”编制并入选自治区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中石化3.5万方成品油储备库(一期2.6万方)等项目建成,格库铁路扩能改造等投用;新材料实现新突破,国投罗钾稳产满产,特变电工等企业产能释放,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多个新材料项目落地、建设或投产,工业园区迈入百亿产值行列;矿业开发取得新进展,实施多个矿产勘查项目,砂梁西采矿权增列锂矿种等取得进展,卡尔恰尔萤石矿等项目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绘就新画卷,蔬菜果品自给率达72.5%,红枣品牌价值46.11亿元,畜牧产业壮大,投入4700余万元资金实施盛世羌农设施农业基地扩建(一期)等,亚喀吾斯塘村、铁干里克村创建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文化旅游开启新篇章,米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开园,阿尔金山特种旅游首团成行,多个文创产品上市,旅游人数突破128万人次,收入达11亿元。县域共同现代化试点产业发展基础日渐坚实。

全面完善的民生保障是根本依托。若羌县全力抓好群众就业保障,制定实施《若羌县2024年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增收专项行动方案》,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充分发挥企业拉动就业作用,推进各族群众全面就业增收,促进各族群众思想观念向现代化迈进;将文化产业相关技能融入就业培训,既传承文化,又使百姓掌握新技能。若羌县持续强化教育医疗服务保障,紧抓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工程,有序推进教育医疗重点项目建设,自治区人民医院“托管式”帮扶若羌县人民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守护各族群众生命健康;全面启动第六轮兵地联合办学,全县大学本科上线率连续多年稳居巴州前列;在学校教育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让孩子们从小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若羌县持续巩固社会保障成效,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月245元提高到445元,居全疆前列;推动实施村集体经济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健全完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若羌县在共同现代化的探索中,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发展的新篇章。从体制机制的完善到产业的蓬勃发展,再到民生保障的持续加强,若羌县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共同现代化的目标迈进。这里的每一次变化、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若羌县各族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相信在未来,若羌县定将继续在共同现代化的道路上绽放光彩,绘就更加绚丽的发展画卷。

(作者:买玉华,博士,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疆近现代史、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