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桑日:温泉“火”了 生活“好”了村民“乐”了
发布时间:2025-07-01 13:22:12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一、活用文旅融合“金点子”,小村庄孵出“大产业”
西藏山南市桑日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落实“1455”党建工作思路,创新打造“四个片区”“五个特色产业小镇”,聚焦产业振兴,走稳高质量“发展路”。增期乡温泉旅游小镇以温泉旅游为“连结点”,通过发展以“网红+非遗+旅游”创新旅游新模式为核心,依托本乡雪巴村优秀的区位地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温泉水煮出“热经济”,精心打造“温泉旅游小镇”,以直播为“眼”,利用“互联网+”推动休闲旅游特色产业“大发展”,并成立了全市首个联村党委,以人文体验为“笔”,实现村集体经济、群众致富“双提升”,切实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让温泉产业点燃乡村振兴热引擎,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助力,将雪域桑日的诗意与烟火气推向全国的“大舞台”。
资源丰富,有历史。行至沃德贡杰雪山脚下的雪巴村,有一处由7个泉眼组成的温泉群,名曰沃卡温泉,它位于山南市桑日县增期乡,距桑日县城约60公里,南北纵贯省道S507,地理交通位置良好,是著名的温泉胜地。沃卡温泉历史发展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在古代,沃卡一带土地富饶、牛羊成群,人们邻里相敬、勤劳善良,大自然被当地的和谐美好所打动,便把沃卡温泉作为“美好的礼物”送给了人们。同时,在古籍《米拉日巴传》中就有其记载,也是桑日县载入最早的古地名,因有自然地貌、雪山湖泊、田园风光、地热温泉等多种丰富的资源类型,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在这里,有壮丽的雪山守护在旁,雪山、三色河流、草地共同构成一幅景观优美的雪域画卷。文旅活县,有政策。近年来,桑日县立足于本地优秀文化和丰富地域特色深入推进“文旅活县”,构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先后策划实施了文艺表演进景区、非遗文化表演等各项大型活动。通过大力发展温泉旅游产业,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品质化、规范化,力求将“冰天雪地”“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沃卡温泉水量大,水质良好,不少人不远万里赶来沐浴,增期乡雪巴村以产业振兴为目标,大力发展“温泉经济”、成功带领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让温泉变成了“致富泉”。2020年雪巴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3年雪巴村沃卡温泉景区创建成全国3A级旅游景区。高速发展,有投资。桑日县先后投资近亿元建成了以承包企业经营、村集体经营等多形式经营的雪巴沃卡温泉景区,2019年投入1700余万元,实施了雪巴村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项目、雪巴村旅游改扩建项目、沃卡温泉景区建设项目;2021年引进民营企业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沃卡温泉酒店;2022年投资4460万元新建15栋家庭民宿。同时雪巴村村集体自筹71万元修建了民心宾馆,现有乡村旅游接待点共25户,其中星级家庭旅馆有13户。
二、驶入致富增收“超车道”,新模式叩响“财富门”
桑日县雪巴村以“党建为引领”,以“壮大高原农村村集体经济,引领群众实现富裕”为关键,通过找准旅游资源的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努力把“旅游资源”变成“资金资源”,将“生态颜值”转化为“产业价值”“振兴产值”。通过在雪巴村成立沃卡温泉旅游产业“联村党”委,通过落实一系列措施,解决影响温泉小镇发展、服务、管理中的短板和弱项,为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新引擎”,实现村集体与村民群众“双增收”“共致富”。
专人“专”管,责任分工“一盘棋”。明确村“两委”班子责任分工,建立并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常态长效机制,对所有温泉进行专人专管、专人专责,树立“一盘棋”意识,做到任务具体化、责任化,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担,筑牢“温泉经济”工作防线。细“算”天数,创新经营“好方法”。民心宾馆、帕姆温泉宾馆、沃卡温泉宾馆等温泉宾馆实行每个温泉3到4户村民轮户经营的模式,经营天数为12天;3处泉眼由6户村民轮流分别经营各7天;2个便利店实行2户轮流经营7天,雪巴村通过创新经营新模式新方法,提升经营质效,实现各方“共赢”。分红有“据”,集体账本“大作用”。建立村集体收支“大账本”,所得收入由村委会统一统计按村财乡管规定纳入到集体账本中作为年底全村分红资金;2个便利店所得收入除去成本资金作为个体收入,这样的“精打细算”背后是拓宽发展渠道的精准发力,是健全保障机制的精细管理,也解锁了乡村振兴成功密码。
三、答好群众满意“高分卷”,热资源催生“热经济”
以前,雪巴村村民收入很低,主要靠采挖虫草、贝母、种地、放牧等收入方式,辛辛苦苦一年劳作下来,也只顾得了温饱,并没有太多结余。雪巴村第一书记说;“随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雪巴村不断升级优化村内‘硬环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了,群众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全村98户358人吃上了‘旅游饭’,大家生活更有盼头、有奔头、有甜头了。”仓决在雪巴村经营着一家家庭旅馆,她说:“我们对待客人就像对待家人一样”,如果客人不泡温泉,我会带他们爬山,给他们做饭,让他们品尝当地美味,在雪巴也能享受家的温暖。“多面手”洛桑曲珍说:“我是家庭民宿收银员、茶馆服务员、温泉保洁员,在村集体经济中投入劳力,年底就能得到相应的‘零花钱’,我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来旅游的罗布看着家人享受温泉,脸上不禁露出笑意,他说道:“我是听朋友介绍的,就带着妻子和儿子过来体验下这里的温泉,这里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服务态度各方面都很好,看家人那么开心,准备多待上几天。”
大分红,小纳入。2012年之前,雪巴村每户村民的年收入只有少量的1700元。随着在政府的帮扶下、投资下、建设等,雪巴村村集体收入从2019年的160余万元至2021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07.3万元,直至2023年成功突破500万元“大关”,实现收入537万元。除去工资资金平均向每户村集体经济股份成员分红年度集体经济总收入的70%;剩余30%收入纳入村集体经济账户中,用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分红也从2019年每户1.2万元增长至2022年每户分红3.5万元至现今实现每户共分红4.67万元。致富泉,强带动。雪巴村沃卡温泉辐射带动措巴温泉、卡乃温泉分别实现40万元、15万元集体收益,平均增幅超过10%;也带动了周边餐饮、零售、住宿等行业发展,其中巾帼茶馆实现旅游收入32万元;扶持开办的25家家庭旅馆、民宿户年均实现收入1万余元;小产业,大收获。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泡温泉,赏雪山”是人们选择雪巴村的理由,现在,雪巴村日均客流量超800人次,春秋旺季时,单日最多接待游客也超过了3000人,温泉的红火,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机会。“充满活力、散发花香的春天已经提前到来”,如今,雪巴村已是融“康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热门乡村旅游目的地,成为众多区内外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乡村旅游名片”,从一口温泉到一条致富路,从默默无闻到名声大噪,沃卡温泉用“热资源”催生“热经济”,带动着村民们持续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让大家在“泡”中享受幸福美好生活,世世代代造福老百姓。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桑日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抢抓发展机遇,以推进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加大温泉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持续发力,不断输出,以延链补链强链方式把温泉旅游作为补齐冬季旅游短板、推动康养产业的创新载体,持续带领群众驶入致富增收“超车道”,绘就乡村振兴“壮美旅游新画卷”。
(作者:卜露露,西藏自治区桑日县白堆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