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何以成为高校就业“黑马”?

发布时间:2025-07-02 15:28: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今年6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吴淑荣顺利入职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刘靖磊则走上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岗位。从城市到村镇,从知名企业到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今年毕业季,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的众多毕业生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的“零距离”衔接。

近年来,文科商科无用的论调此起彼伏,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公众关注。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作为东南沿海一所应用型高校,新文科新商科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脱颖而出,成为高校中的一匹隐形“黑马”。

服务数字商业,塑人才培养新理念

“该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逻辑分析能力和数据敏感度突出,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完成银行业务工作,表现出较强的实操能力。”还在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实习期间,吴淑荣的业务能力就受到单位的认可。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2024届数字商务菁英班的江杨航也深受单位好评。他入职顺丰速运集团以来,在工业制造、通信高科技行业KA大客户运维保障中尽职尽责,多次收到客户书面表扬,并建立客户专属数据看板,实现降本增效。

当前,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涌动,商业环境和运营模式日新月异,商科教育专业如何把握新文科建设机遇,重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我们以新商科建设为核心,构建了学科交叉融合、产教深度协同、人才创新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商科+数智+外语的交叉融合,打造专业特色,强化学生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能力。”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国际商学院院长刘恩专表示。与国际商学院异曲同工,该校财务与会计学院开设ACCA、CFA等国际认证课程,引入“财务决策实战”“财务大数据”等特色课程,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

招聘会上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近年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强化顶层设计,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推动传统文科与其他领域新兴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构建形成紧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型行业式”新文科育人体系,建立学科专业横向融通、育人资源纵向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深受就业市场青睐。

数字赋能升级,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王芸馨今年6月份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直接入职江苏维密汇置业有限公司。尽管是职场新人,但在工作中展现出良好的学习与执行能力,这得益于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数字赋能提质升级。

该专业所在的大数据学院聚焦“数字科技”,以现有5个本科专业建设为依托,持续优化专业布局,逐步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机器人工程、低空技术与工程等新兴专业,主动融入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与华为、百度等头部企业及行业协会深度合作,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数字融创产业学院。

在科技赋能和消费升级的双重推动下,商业新模式、新场景和新业态不断涌现,商科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金融学院面对金融行业数字化新要求,确定“金融+数智”交叉新理念,实施“数智化定位、跨学科融合、产教研协同”三位一体策略,构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就职于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分行的2024届投资学专业毕业生王梓瑜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沟通能力,得到单位和客户的高度认可。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数字艺匠”开辟就业新赛道。

近年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强化数字赋能,不断激发新文科改革创新力,构建信息化、智慧化教学实验示范区,建设智慧商科综合实践中心、多语言综合实践教学中心、数字文创艺术实践中心,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实验中心;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4个,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12个。

并通过数字赋能,不断优化商科学科专业,升级改造传统文科专业,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学校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4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6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4个,拥有国家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67门。

政产学研融通,建人才培养新机制

现为厦门国贸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开发专业经理的颜瑞月2017年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后,实现从职场新人到“开发一姐”的跨越式成长,主导操盘多个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累计节约成本约3000万元,指标完成率高达120%。并凭借过硬专业能力,入选福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指导小组专家库。

在校就读期间,颜瑞月便率队参与“挑战杯”“三创赛”等高水平赛事,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福建省一等奖、国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福建省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在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像颜瑞月一样带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受用人单位垂青的毕业生比比皆是。工程造价专业所在的智能建造学院拥有多个省级教学平台和实验室,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在国际会议、文博翻译、外事接待等高端语服场景中表现活跃,外语教育从课堂走向社会、从专业走向全球,实现“语言+实践+价值”三重融合,众多毕业生出海就业。

商科作为新文科中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随着科技迭代升级驱动商业不断快速变革,商科人才培养中如何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显得尤为重要。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破解此中“密码”,开启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政产学研融通创新之路。

今年4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成立福建省民办高校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学院。

近年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全链条育人机制,整合共享校企资源搭建实训平台,优化完善校内外创新创业协同机制。目前,建有面积达8600平方米的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建设覆盖经、教、文、理、工、管、艺等41个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逾400个,16个产业学院陆续成立,一生双院、一师双能、一校双区的办学蓝图呼之欲出。

与此同时,学校探索出“政府+高校+产业”“高校+地方+企业”“高校+地方+服务”等模式,学校师生走进福清、德化、永泰、罗源、柘荣、泰宁等全省100多个区县,深化政产学研融合、校地企合作,为学生就业练就“硬核”实力。(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路华、巫望群)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