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叙事与感知逻辑:杜洋 Daria 的居住与文化建筑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03 12:28: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当代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广阔图景中,杜洋(Daria Yang Du)以其独特的叙事性语言脱颖而出。她擅长从空间细节、材料质感与构造逻辑入手,挖掘建筑内部的层次关系与表现力,强调结构与情绪之间的微妙平衡。作为活跃于国际舞台的青年设计师,杜洋拥有在 BIG、Rios、Gensler、MAD、Woods Bagot等知名建筑事务所的工作经验,项目涵盖酒店、教育、住宅、文化建筑等多个领域,始终致力于打造兼具叙事性与可居性的设计作品。

“空间从不孤立,它总是与人的身体、记忆、时间相关联。”杜洋如是说。

从灯塔到住宅:空间叙事的多重语法

在意大利圣多米诺岛的悬崖之上,杜洋设计了“ROLLING WAVES”灯塔酒店的改造项目。酒店以“原样修复”策略保留了灯塔历史肌理,并在内部引入“海浪雕刻岩洞”的自然意象,构筑连续拱形的流动空间。无边泳池、洞穴式客房、青绿马赛克与天然石材共构出一个沉浸式的居住场域,也让该项目入围 2024年 TerraViva国际竞赛。

而在位于洛杉矶韩裔社区与汉考克公园之间的 Wilton House中,杜洋以“生活实验室”的姿态完成了这间现代阁楼住宅的全案设计与自我居住。项目延续北欧生活美学,以白色与原木构筑清透温润的基调,预算仅约 1500美元,却在简洁中呈现出极高的秩序感与个性化。最具代表性的,是她亲自打造的超大工作台:由 IKEA桌腿与 Home Depot木板组合而成,不仅回应创作者的灵活需求,也体现她“亲手建构生活”的设计观。

文化场域中的材料与节奏

在冰岛著名的黑熔岩地貌 Dimmborgir中,杜洋以“将建筑隐入自然”为核心理念,设计了一座与岩层融为一体的游客中心。外部采用深灰色流线混凝土,与熔岩色调统一;内部则以多面朝向火山湖、洞穴等自然奇观的开窗,打造出层次丰富的观景体验。

在纽约上州的 Art Omi艺术公园中,她完成了一座 12000平方英尺的设计馆。在“气球膨胀与收缩轨迹”的启发下,项目形成从西至东的中轴动线,将主展厅、工作坊、艺术湖岸体验串联成连续的沉浸路径。悬浮在混凝土主结构之上的“气泡工作室”,以及木结构与曲面屋顶的协奏,共同诠释了结构与空间语言的可能性。展览路线的构建既是物理路径的导引,也是一种叙事体验的组织。

空间,是细节与精神的容器

杜洋强调,“室内设计并非纯粹形式的堆砌,而是情绪的节奏、光影的韵律、生活的时间感共同作用的结果。”她所构筑的空间,不论尺度大小,均表现出高度的诗意秩序:拱顶曲线回应地貌肌理、浅色石材平衡空间温度、家具选材呼应环境氛围,这些细节无不展现其对场所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其设计理念在国际舞台上屡获肯定,曾荣获法国设计铂金奖、美国 MUSE设计奖、伦敦设计奖,并入围 Young Architects建筑竞赛,充分展现其在跨文化空间表达方面的卓越实力。其艺术作品《ARTS DECONSTRUCTIVE UTOPIA》亦成功入选“UTOPIA × A' Design 40×40国际联展”,即将于今年八月在纽约展出。

写在最后:从细节出发,深入场所精神

在杜洋的设计语境中,空间不是冰冷的容器,而是材质、结构与尺度交织下的表达体。她通过控制光线与肌理的关系、构造与动线的逻辑,使每一处空间都具备自身的语法。

这些作品不是对形式的堆砌,而是对建构语言的再发现,对使用者感知路径的精准安排,也是她对建筑本质不断回溯与试探的过程。

她所坚守的,从不是风格化标签,而是在每一个具体场域中,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文:张晋)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