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5公里的跨越:“沙海植梦·青春锁沙”实践团暑期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03 14:47: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为充分发挥青年力量助力荒漠化治理,增强大学生生态保护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探索高校参与沙漠生态修复的创新路径,7月1日,商丘工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沙海植梦·青春锁沙”实践团跨越1685公里,从商丘奔赴甘肃民勤兴隆村,开启防风固沙暑期实践。

初遇戈壁:震撼启新程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戈壁滩,连绵起伏的沙丘泛着金色光芒,广袤与苍凉在此交织。这是实践团成员们首次与戈壁的近距离邂逅,眼前雄浑壮阔的景象带来强烈震撼。当车辆缓缓驶入民勤兴隆村基地,一座略显斑驳却充满生活气息的村庄映入眼帘。热情质朴的村民们笑脸相迎,道路两旁挺立的防风固沙植被,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与风沙的抗争史。此情此景,让队员们对即将开展的实践活动充满期待,他们早已将这里视为挥洒青春汗水、践行治沙使命的“绿色战场”。

浇灌劳作:汗水育生机

下午,实践活动正式开始,首项任务为植被浇灌。面对干涸土地与萎靡植被,队员们在老师指导下迅速分组行动。浇灌工作难度不小,需把控水流、频繁取水,起初大家因经验不足进度缓慢,但彼此鼓励协作:体力充沛的队员主动承担水管搬运工作,心思细腻者则专注于调整浇灌策略。与村民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当地长期受风沙侵袭的困境,也更明晰了此次实践的责任与意义。

成长蜕变:责任铸青春

当实践接近尾声,队员们虽满脸疲惫,眼中却闪烁着自豪的光芒,成就感溢于言表。通过此次植被浇灌,他们不仅掌握了科学的养护方法,更在亲身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生态保护责任的重量。每一次提水、每一次精准浇灌,都成为了成长路上的印记。

对于“沙海植梦·青春锁沙”实践团而言,踏上这片土地,便是一场责任与成长的美丽邂逅。展望未来,队员们表示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实践,用汗水诠释青春价值。此次实践经历,必将化作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他们在守护生态的征程中坚定前行。(商丘工学院:白文雯、韩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