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手工齐赋能:高埂街道复元驿站为精神康复者搭建躯体训练 “心” 舞台
发布时间:2025-07-03 17:27:3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在精神康复者迈向全面康复的征程中,躯体训练恰似一把不可或缺的“康复密钥”。近期,四川省邛崃市高埂街道复元驿站精准锚定精神康复者需求,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形式丰富的躯体训练活动。通过乒乓球运动、篮球赋能以及手工制作等多元方式,为精神康复者的身心康复注入澎湃动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躯体训练在康复进程中的非凡价值与深远意义。
乒乓跃动,点燃康复热情之火
去年 12月,“健康乒乓,乐享康复”躯体训练活动在高埂街道复元驿站拉开帷幕。活动伊始,经验丰富的社工化身康复知识“讲解员”,向参与的精神康复者及其家属详细阐述活动意义。社工着重强调,乒乓球运动不仅能有效锻炼全身肌肉,提升心肺功能,更是促进大脑功能恢复的“良药”,能显著提升康复者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为精神康复奠定坚实的躯体基础。
随后,在户外开阔场地,一场活力四射的乒乓球游戏火热展开。通过三人一小队运送乒乓球游戏,康复人员的身躯随之做出敏捷且协调的反应。每一次移动,都在悄然间锻炼着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让肢体机能在运动中逐渐苏醒。游戏中的互动交流,更是打破了社交壁垒,康复人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仅增强了社交能力,更在一次次眼神交汇、话语交流中,拉近了彼此距离,为重新融入社会搭建起一座温暖的桥梁。活动尾声,社工组织大家合影留念,定格下康复过程中的珍贵瞬间,让自信与归属感在复人员心中生根发芽。
篮球赋能,投出自信闪耀光芒
今年 4月,在高埂街道复元驿站活动室,“篮筐之下,心有所‘投’”精康篮球赋能活动温馨开启。活动开始前,社工用心布置场地,以亲切热情的话语迎接每一位参与者,瞬间让活动室充满温暖氛围。
活动中,社工通过生动鲜活的事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篮球训练对精康人员的诸多益处。从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到提升空间感知和肢体力量,再到促进社交互动,篮球运动的康复价值被一一呈现,让参与者满怀期待。在投篮训练环节,大家自觉排队,依次尝试投篮。篮球入筐时清脆的声响,引得阵阵欢呼;即便未能投中,参与者们也毫不气馁,不断调整姿势,再次尝试。加油声与欢笑声交织回荡在活动室,汇聚成一股强大而温暖的力量。活动最后,社工总结时对大家的出色表现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大家将这份积极向上的劲头延续到日常生活中。此次活动让精康人员在挥洒汗水中舒缓压力、收获欢乐,不仅增进了彼此情谊,更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与团队凝聚力,让他们在运动中重燃对生活的热情。
手工传情,编织美好康复时光
今年6月,“手工训练・共创美好”精康躯体训练活动在高埂街道复元驿站精彩上演。活动开场,社工向参与者介绍活动目的、意义与背景,着重指出手工训练是锻炼动手能力、提升专注力与耐心的绝佳方式,能够助力康复人员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活动核心环节是手工材料蝶古巴特麻布袋粘贴教学。社工细致入微地讲解并示范剪裁图案、涂抹胶水、粘贴图案及修饰整理等步骤,对有疑问的参与者进行一对一耐心指导。在制作过程中,大家相互交流、彼此帮助,全身心沉浸在手工创作的乐趣之中。随着时间推移,一个个独具特色的麻布袋逐渐成型,有的色彩绚丽,有的创意十足,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康复人员的心血与努力,更是他们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成品展示环节,赞赏与鼓励的掌声此起彼伏,让参与者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得到进一步提升。活动最后,社工再次强调手工训练对精神康复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在生活中保持对手工创作的热爱,并承诺未来将继续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这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躯体训练活动,为高埂街道的精神康复者开辟了多元化的康复路径。从运乒乓球的矫健身影,到活动室专注投篮的坚毅眼神,再到手工制作时精心雕琢的认真模样,每一个活动都饱含着社会对精神康复者的深切关怀与全力支持。这些活动不仅切实锻炼了康复者的躯体功能,改善了肢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更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他们的心灵,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融入感。未来,高埂街道复元驿站将继续秉持关爱与支持的理念,持续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陪伴精神康复者在康复与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助力他们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让躯体训练这把“康复密钥”,开启更多精神康复者的幸福之门。(邛崃市润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