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系科学企业家成功经验启示: 科研与商业的双向赋能
发布时间:2025-07-04 10:50:4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科学企业家是指兼具深厚科研背景与商业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市场化产品,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近期,浙江大学校友平台分析了150位浙大系科学企业家,深刻揭示了科学企业家的核心特征。一是双栖能力:科研筑基,商业突围。顶尖学术背景叠加市场洞察,实现技术产业化跨越,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叶志镇创办温州锌芯钛晶科技,将钙钛矿量子点技术产业化;浙江大学教授熊蓉创办迦智科技,推动智能物流机器人落地。二是资源整合:多方协同,闭环生态。能够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资本等各方资源,如浙大校友企业中控技术、云深处科技等,均依托高校实验室技术孵化,形成“实验室-企业-市场”闭环。三是创新驱动:技术自主,模式革新。善于发现和利用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注重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如DeepSeek通过算法创新降低大模型训练成本,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四是产权护航:专利筑垒,品牌立基。浙大系科学企业家创办的单个企业平均拥有专利数190件、商标数109件,说明科学企业家更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
济南高校人才资源禀赋突出,可借鉴浙江大学经验,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构建“科学家敢创业、资本愿投入、市场能承接”的生态体系,推动科学企业家创新创业。一是优化机制:直通产业,转化提速。依托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高校,建立“实验室-产业”直通车,简化知识产权交易流程,推广“教授+企业”联合研发模式。二是平台搭建:产链融合,孵化升级。聚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济南优势产业领域,建设专业孵化平台,推动高校联合浪潮集团、齐鲁制药等龙头企业,共建中试基地和产业加速器。三是资本助力:多元融资,风险共担。由国资平台牵头成立“科学企业家培育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早期科技项目提供“风险共担”资金支持,发挥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作用,为科学企业家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四是人才培育:双导联动,创新闭环。实施“科学家+企业家”双导师制,邀请济南成功科学企业家,与高校联合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兼具技术洞察与商业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师生传帮带”模式,形成创新闭环。五是市场拓展:场景应用,需求对接。在大数据应用、智慧城市、新能源等领域大力推广创新产品,如在政务领域推广国产区块链技术,在济南地铁、公交系统推广试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或储能技术等,为科学企业家创新创业提供市场保障。(济南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