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白王纯生蜂蜜-凝结三代光阴的“甜蜜”道场

发布时间:2025-07-04 14:24: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洛阳,这座浸润着十三朝古都烟云的城池东隅,晨钟每日准时从千年古刹白马寺悠扬荡开。声波穿越五公里的薄雾与晨光,抵达一片特殊的“金色田野”。这里没有稻浪翻滚,只有成排的蜂箱静卧花间,被忙碌的金色小精灵环绕。一位蜂农微微俯身,轻启箱盖,动作熟练而虔诚,仿佛在与这些勤劳的小生命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这里,就是白马寺畔的白王蜂业,一个养蜂世家流淌过三代光阴的“甜蜜”道场。

据白王蜂业传承三代的养蜂人李凯锐介绍,他们家的养蜂史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那时的养蜂人,李凯锐的爷爷肩挑扁担,挑起吱呀作响、简陋的蜂箱,循着白马寺周边田野、丘陵间花开的地方奔走迁徙。他用一根扁担,见证了槐花的清雅和荆条的烂漫:他用脚步丈量着土地的芬芳,也丈量着与这座古刹为邻的艰苦岁月。李凯锐的爷爷常说:“养蜂人,得像寺里的师父一样,心要静,要懂时节,更要敬畏自然。”白马寺的晨钟暮鼓,是劳作间隙最安神的背景音,那份宁静早已融入家族的血液。

李凯锐说:“爷爷老了,走不动道了,叔父从爷爷的手里接过沉甸甸的蜂箱,也接过了这份与自然共舞的技艺。叔父从爷爷的传统养蜂和酿蜜的过程里,引入了更科学的蜂箱和管理方法,让这份“甜蜜事业”更稳健地扎根于白马寺畔的沃土。他熟知洛阳每一季的“蜜语”:四月牡丹倾城,虽花期短暂却蜜源珍贵,那份独特的芬芳若能被蜂群采撷,便是人间至味;五月的槐花洁白如雪酿出清甜透亮的蜜,是初夏的馈赠;盛夏荆条漫山遍野,荆花蜜醇厚悠长,凝结着北方的阳光与坚韧。叔父常说:“蜜好不好,花知道,天知道,良心更知道。”叔父的这份坚守,如同白马寺历经沧桑仍不改其宗,成为了家族养蜂事业的座右铭。

如今,这份流淌了三代人的“甜蜜”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李凯锐和白王蜂业的每一个养蜂人一起,依然守护着白马寺周边的蜂场,并深谙这片土地四季流转的密码。他们拥抱科技,更精细地呵护蜂群健康:他们追踪着蜜源花期,但核心从未改变——遵循古法,自然酿造,零添加,让每一滴蜜都饱含阳光、花香与时间的诚意。

据了解,白王蜂业的养蜂人只取应季成熟蜜,不催生,不掠夺,等待蜜蜂自然封盖的完美时刻。他们敬畏生灵:视蜜蜂为最亲密的伙伴而非工具,他们为蜜蜂提供最洁净的环境,保障蜂群强健,只有善待蜂群,才能产出最好的蜂蜜。他们用沉淀的匠心:割蜜、过滤、存储。他们让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三代积累的经验与耐心,如同古刹的砖瓦,经得起时光叩问。

这份在千年文化地标旁酿造的蜂蜜,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甜味剂。它是:洛阳风土的结晶:每一滴都封存着白马寺畔的四季花香——是牡丹的雍容气韵,是槐花的清雅脱俗,是荆条的山野之魄。

养蜂人讲:他们用三代匠心的传承,从爷爷的扁担到今日的现代化管理,变的是工具与效率,不变的是对品质的执着和对自然的敬畏。

一份独特的“禅味”伴手礼:当游客从白马寺带走一份宁静感悟,再携上一罐由古刹“邻居”三代人匠心酿造的原蜜,这份来自洛阳的“禅意与甜蜜”,便成了最独特、最回味悠长的旅行记忆。

白王蜂业,她不是庞大的工厂,她只是白马寺旁一个用心守护了三代蜂箱的普通家庭。白王蜂业们的蜜,产量有限,却力求纯粹。没有华丽的包装噱头,只有蜂箱旁沾染的花粉香,和沉淀瓶底的琥珀光泽,白王蜂业的纯生蜂蜜,入口时那瞬间绽放的、层次分明的是感受千年梵音,更是久久难忘的自然花韵。(张红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