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热爱,行有方向
发布时间:2025-07-04 14:24: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怀化学院侗乡语桥·化材青年志愿服务队抵达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中心小学,以实际行动助力儿童安全成长与语言素养提升,真正将课堂搬进乡村,把知识送进童心。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溺水者救援演练。李泓徽供图
深入浅出,守护生命的“防线”
“大家知道如果不小心落水,第一时间该做什么吗?”在防溺水课堂上,志愿者用一张“落水情境图”开启互动式导入,引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兴趣。
紧接着,志愿者团队从“溺水的危险性”“溺水的典型场景”到“如何自救与他救”等多个维度进行讲解,并结合近期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们理解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纷纷举手参与互动。“我知道了不要去水边玩,也不能下河游泳。”“如果同学溺水,我可以找大人帮忙!”这些朴素而坚定的回答,正是安全教育走心入脑的最好印证。
推广普通话,打通沟通“最后一公里”
语言,是连接世界的桥梁。针对牙屯堡小学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高、方言浓重等特点,志愿者团队专门开设“普通话推广课”,旨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文学习自信心。
课堂伊始,志愿者通过生动的绕口令游戏、拼音闯关赛和“听声找词”等趣味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我们村平时说侗语,普通话讲得不标准,我之前在学校都不敢回答问题。”课后,学生羞涩地说,“今天老师夸我发音进步了,我想继续练下去!”
志愿者团队还为学生精心准备了“拼音纠音卡片”,鼓励孩子们课后坚持练习;同时与本地教师协作,初步建立“普通话晨读机制”,为语言环境持续优化打下基础。
化学上色,笔下生花的“科学童画”
“画画是一场与科学的对话。”在这堂别开生面的创意课程中,志愿者将“酸碱显色”引入艺术教学,用一支毛笔、一页白纸和一杯碳酸氢钠溶液,为乡村课堂打开一扇奇妙的化学之窗。
志愿者讲解实验原理,现场演示——用毛笔蘸取无色碳酸氢钠溶液,轻轻落笔在宣纸上,先画出一只静候显色的蝴蝶;片刻后,又缓缓喷洒酚酞试液,纸上竟浮现出一抹亮红。“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颜色会变吗?”主持人穿插讲解碱性反应和pH变换的科学原理,又引导学生亲手尝试不同配比和图案的创作。
这堂融合化学、美术与动手实践的课程,让科学知识“看得见”,也点燃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热情。知识,成为流动在画笔与灵感之间的奇迹。
图为团队成员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张惠供图
用真心浇灌教育之花,用行动回应时代之需
本次牙屯堡小学特色课程是侗乡语桥·化材青年志愿服务队“三下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教学质量与安全,团队前期开展了多轮线上线下教案打磨与实景预演,结合牙屯堡镇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怀化学院化学材料工程学院侗乡语桥·化材青年服务队指导老师陆垚表示:“教育下乡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而是一次关于理解、陪伴与责任的双向奔赴。希望通过此次实践,同学们能学到知识,也能学会倾听、共情与坚韧。”
随着夕阳洒满校园,教学课程圆满落下帷幕。孩子们带着知识与笑容走出教室,志愿者则带着责任与思考走入乡村。这是一段旅程的起点,更是一次心灵的回响。
未来数日,志愿服务队还将继续深入开展实验科普、乡村调研、养老服务、政策宣讲等系列活动,在乡土之间播撒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年动能。怀化学院(田源、曹靖、陆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