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路上不停歇 我在基层写青春

发布时间:2025-07-04 14:24: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基层骨干队伍”。结合在基层六年的工作经历,我想分享三份青春答卷。

第一份答卷:脚底板下炼真金

还记得2019年9月1日,第一次下村的我,为了给大家留一个好的印象,特意换上了崭新的小白鞋,可刚到地头,蹲在田埂上的袁大爷瞥了一眼我的鞋,大声冲我吼起来:“黄毛丫头,连青菜和菠菜都分不清,还来指导种地?”那天,我跟在村干部后面走遍了村里的果蔬地、育苗棚,我踩着一斤重的泥巴回到镇上,心里压着一百斤的委屈。基层经验丰富的老同事提点道:“小陈啊,小白鞋和胶鞋之间,隔着五十户走访的距离。”第二天,我把白鞋刷干净放在一边,换上了胶鞋——这次,我要把它稳稳地扎进泥土里!

为了宣传农业政策,我穿梭在田间地头,为群众一遍一遍地讲解;为了劝辍学的小川返校,我在他家门槛上磨了整整3天;为了让曹大哥家买医保,我跑了7趟;帮扶侯大哥脱贫那会儿,我想尽办法争取项目、募捐衣物送到他家,无数次的来回;暴雨夜,和同事一起转移袁大爷一家,袁大爷的眼神不再是怀疑,而是打心底里的感激……望着脚下那双陪我踏过无数泥泞,已经开始破损的胶鞋,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基层干部和群众之间,从来不是白鞋和胶鞋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鞋子越旧,脚下的路就越实。磨破的鞋底里,是老乡递来的热乎乎的鸡蛋,是留守儿童塞给我的几颗糖果,是暴雨夜大娘硬塞进手里的雨伞,是无数个日夜累积的群众信任与温度。

第二份答卷:田间地头觅真知

“小陈,这篇材料要重写!通篇都是空话套话,连蚕房温度对茧质的影响都没搞清楚,这样的材料怎么指导实际工作?”2020年夏天,我攥着被领导画满红圈的材料,听着领导中肯的批评,脸红到了脖子,是呀,从网上东拼西凑的数据和经验,怎么经得住实践检验。“我明天正好要去蚕房,你跟着一起去吧,记住,笔杆子不是坐在办公室摇出来的。”领导的话语重心长。

几年来,我坚持用脚丈量、用笔记录,先后撰写了各类文稿、材料687篇,稿件背后有我凌晨三点追着农技员问数据的倔强,有我陪蚕农守夜学会21℃恒温秘诀的坚守,有召开首场“嘉人议事”院坝会的兴奋,记录着温暖了老党员心窝的36份红色礼包,记录着208次志愿服务圆了留守儿童146个微心愿,记录着3450份三轮车编号管理调查问卷685个不会写字老人按的红手印……当文稿《盘活蚕桑经济变身示范区》《蚕宝致富记》登上《人民日报》和共产党员网时,养蚕大户阳大哥看着报道笑得合不拢嘴:“丫头,你把我们养蚕人的汗珠子写成金豆子啦!”16项市县荣誉,是对我2000多个日夜最好的肯定和褒奖。

文稿材料陪伴了我的成长,也让我明白,写作不是简单的堆砌,本领也并非一蹴而就,增长基层经验的秘诀是做好群众工作“三个千万”:走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

第三份答卷:万家灯火映初心

“这烂泥滩能变金窝窝,我周字倒着写!”2020年秋,周大叔的烟杆把嘉乐蚕桑示范区规划图戳了一个大窟窿。如今他站在省级示范区观景台上,对着连片桑海开心地笑:“嘉乡的青年才俊们太牛啦!六年的春秋,改变的不仅是乡亲们对我们党员干部的看法,更是嘉乡产业兴旺、村美民富的生动模样。

很多个加班的晚上,我驻足在办公室窗边,看着办公楼对面示范区的万家灯火……周大叔新装的喂蚕机嗡嗡吟唱,人民村蚕桑文化广场上的群众坝坝舞正踩着幸福的节拍欢腾,返乡创业的网红王大哥正直播展示蚕桑示范区的盛景,曹大爷载满蚕茧的三轮车闪着“嘉乡-038”的月光,206盏闪亮的路灯始终照亮着回嘉人的路……这些光,与基层党员干部的脚步和汗水交相辉映,铺就了嘉乡人新时代的赶考路。

这些年,我们将最炽热的青春化作种子,奋力播撒在嘉乡的每一寸土地上,用坚守与奉献点亮万家灯火,让希望的微光汇聚成璀璨星河。我们见过凌晨四点蜀南桑海蒸腾的蓝雾,蹚过暴雨中塌方的田埂,在寒夜里握紧过老乡长满老茧的双手……我们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担当践行着初心誓言,用实际行动为嘉乡人民展示敢把旧貌换新颜的决心和毅力。

“赶考长卷铺桑田,青春茧香染嘉乡。莫问红印深几许,且看万家灯火明。”希望我们接续奋斗,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基层大地上,以汗水为墨、以担当为笔,奋力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时代华章。(宜宾市高县嘉乐镇人民政府:夏雨、陈艳)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