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打造未来立体智慧城市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7-07 16:32: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7月4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季鸿作主旨报告《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的融合路径、实践及展望》(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深入剖析低空经济赋能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机制与典型场景,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引发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与广泛讨论。
智慧城市迈入新阶段,低空经济开辟新维度。《报告》开篇指出,当前全国各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持续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以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驱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为城市空间利用开辟全新维度。低空经济的立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与智慧城市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目标高度契合。两者深度融合不仅为破解“大城市病”提供新路径,更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新增长点和社会价值潜力,成为引领未来城市形态变革的重要方向。
低空经济激活智慧城市发展新动能。《报告》指出,2024年5月发布的《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迈向全域数字化转型新阶段。加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关键在于进一步强化新基建、优化新业态、催生新模式、拓展新空间。低空经济正是拓展城市新空间的关键引擎,其以创新开发城市空域资源为核心,构建“空域-产业-城市”协同生态,覆盖城市巡检、物流、空中交通、应急救援、文旅等多领域,高效释放城市立体空间的利用效能和综合价值,深刻重构城市的运行逻辑与服务体系,为城市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低空经济系统性推动城市生产与生活体系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跃迁。其一,低空经济释放空域数据的巨大价值,为城市管理提供实时动态的新视角,助力交通疏导、环境监测、违建巡查等更加精准高效。其二,低空经济拓展经济空间,创新产业链与商业模式,如无人机物流配送、低空文旅观光、eVTOL空中出行服务等,催生万亿级新市场。其三,低空经济革新城市治理模式,提升响应速度与精准度,在应急救援、医疗物资投送、公共安全保障等方面展现独特优势。
《报告》清晰提出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五大核心路径。第一,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数字底座,整合卫星、航空、地面感知数据,打造城市级低空信息基础设施。第二,构建地空协同的智能中枢,通过城市运行大脑与低空运管平台的深度交互与数据融合,实现城市全域运行态势的融合感知与智能决策支撑。第三,构建智慧城市的“空中交通神经”,打造智能化的低空交通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动态监控与智能调度,保障低空交通有序运行。第四,构建低空安全联防联控屏障,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低空的全域感知、精准识别与协同处置。第五,构建低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推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场景应用与政策保障的协同发展。
现阶段,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对此,需从技术融合、顶层设计、安全屏障等方面,探索以技术革新为引擎、制度创新为保障、安全可控为底线的一体化发展道路,推动低空经济从试点场景向全域智慧城市生态拓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发展道路。在技术方面,强化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低空通信导航及高精度感知定位等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空天地一体的低空通感网络和智能管控平台,完善低空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在制度方面,建立健全空域分级分类管理规则、飞行审批流程、适航认证标准等政策体系,推动城市整体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布局,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并联合开展试点。在安全方面,综合应用无人机防御反制、网络安全防护等技术,构建覆盖城市低空全域的智能感知、风险预警与协同处置能力,完善硬件、数据、网络等全链条运行保障体系。
长期以来,中国电信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团队深耕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域,与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深度合作,先后发布《5G+数字孪生赋能城市数字化应用研究报告》《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3年)》《大模型赋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等报告。此次发布的《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的融合路径、实践及展望》,深入剖析低空经济赋能智慧城市的创新模式与巨大潜力,为打造“立体智慧城市”新范式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的融合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城市空间治理模式和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抓住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构建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与治理体系,将为建设更智能、更高效、更宜居的未来城市开辟广阔空间!(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