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围桌汇智解分类困局 执笔定策绘治理蓝图

发布时间:2025-07-08 11:02: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垃圾分类看似是简单的“分门别类”,实则是考验物业治理能力的系统工程。在杭州市西湖区蒋村街道西溪蝶园二期,一系列看似琐碎的问题——保洁人员更替导致分类知识断层、垃圾桶摆放不规范、清运时间衔接不畅、大件垃圾处理无序等,面对这些挑战,一场以“彻底长效治理”为目标的深度整改行动正在展开,其核心在于不满足于“面上应付检查”,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可持续、可复制的垃圾分类管理机制。

问题导向:抽丝剥茧找症结

整改工作始于对问题的全面梳理与深入剖析。新换保洁师傅分类知识薄弱,暴露出培训机制的不完善;可回收物堆放地面,反映出设施配置与管理制度的不匹配;定时定点与人员调配的矛盾,揭示了工作流程设计的缺陷;大件垃圾堆积和分类设施脏污,则指向监督考核的松懈。每一个问题都被放在放大镜下仔细审视,不回避矛盾,不掩盖短板。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工作态度,确保了整改措施能够精准施策,有的放矢。

靶向施策:对症下药解难题

针对发现的问题,整改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有的放矢的措施。对新入职保洁人员开展“理论+实操”的现场培训,确保分类知识入脑入心;更换大型可回收物垃圾桶并规范摆放位置,从硬件上解决堆放问题;优化点位设置与人员配置,将两个定时定点点位改为24小时开放,释放出的人力转为专职巡查,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建立垃圾清运应急替代机制,确保即使出现延误也能及时撤桶;明确大件垃圾处理流程,消除管理盲区;强化日常监督,将设施清洁纳入常态化管理。这些措施不是孤立的“打补丁”,而是相互衔接、彼此支撑的系统工程。

机制建设:固本培元谋长效

真正的整改不止于解决眼前问题,更在于构建防止问题复发的长效机制。在蝶园二期,整改团队与保洁主管、一线专管员深入交流后,召集物业各方召开圆桌会议,共同制定了《垃圾分类长效管理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了“三个固化”:固化培训机制,确保人员更替不影响工作质量;固化责任体系,建立“主管监督+专人负责+全员参与”的责任网络;固化考核标准,将垃圾分类纳入物业人员绩效考核。同时引入数字化管理手段,通过建立工作台账、设置巡查记录、完善反馈渠道,形成闭环管理。这种制度化的安排,确保了整改成果能够持续巩固、不断深化。

治理启示:小切口里的大文章

此次蒋村街道西溪蝶园二期的深度整改,不仅是一次环境卫生的整治行动,更是一堂生动的治理实践课——真正的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持续用心的经营,需要久久为功的坚守。这次整改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摒弃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思维,拒绝做表面文章,而是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真正沉下心来寻找根源,挖掘出问题背后管理机制的漏洞、责任体系的缺位和服务意识的薄弱。要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保持深耕细作的耐心,那些看似复杂棘手的民生难题,终将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口,成为通往美好生活的铺路石,让蒋村街道在点滴积累中绽放出更温暖、更持久的文明之光。(陈宇琪)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