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梧桐·鸿鹄”筑基数字人才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7-08 11:02: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蓬勃的数字浪潮正深刻重塑着时代的脉络,青年数字人才的培育日益成为驱动未来的核心引擎。聚焦这一时代命题,中国移动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号召,以“梧桐·鸿鹄”平台为创新载体,举办“梧桐杯”大数据创新大赛,打造数字人才一站式培养体系,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构建起“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生态圈。一系列创新实践举措,不仅为青年铺就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跃迁之路,更以“东课西学”模式打破地域限制,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向西部高校流动,为数字中国建设筑牢人才根基。
以赛育才,激活数据潜能
中国移动“梧桐杯”大数据创新大赛自2021年启航,已成功举办四届。大赛紧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脉搏,设立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专业赛道,通过向参赛选手开放脱敏的真实场景数据,模拟企业实战环境,引导青年学子在解决数据安全防护、应用场景创新、算法优化等实际挑战中锤炼技能。四届赛事累计吸引海内外1134所高校、7645支团队报名参赛。
从辽宁到河南、再到贵州……依托“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产”模式,青年学子们在攻防演练场中守护数据安全,用AI之笔描绘智慧生活的崭新图景,创新探索数据应用赋能的无限可能。
实战锤炼成长。来自北京邮电大学“智诚研盾”团队的胡欣扬在参加数据安全赛道全国决赛时坦言,团队赛前遭遇了图像篡改检测模型优化瓶颈,得益于中国移动导师的专业指导,最终成功突破。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早点下班”则趣意书写反差萌——为打磨“联动粤港”跨境通信服务解决方案,他们常常奋战至深夜。“‘梧桐杯’是我们职业生涯前一次意义非凡的历练,帮助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团队队长初凡淞说。
实训赋能,跨越知行鸿沟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实践的淬炼。“梧桐·鸿鹄”构建了涵盖“教学-实践/实训-就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助力高校学子跨越知行鸿沟,从“纸上谈兵”快速成长为“实战尖兵”,成为支撑社会数智化转型升级的数字生力军。该体系已连续三年与高校联合培养数字人才过万名,吸引了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纷纷加入“‘梧桐·鸿鹄’大数据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广东工业大学的卢立仁通过“梧桐·鸿鹄”暑期实训参与到中国移动“自动驾驶3D障碍物检测”实战项目中,亲身体验了从数据处理到项目落地的开发全流程。“人工智能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实战项目让我们跳出‘公式学习+理论考试’的传统学习模式,得到了更加真实有效地锻炼。”他深有感触。
电子科技大学的龙沛则在“梧桐·鸿鹄”暑期线上实习中展现了另一种维度的成长。怀揣探索AIGC前沿技术的热情,他不仅担任项目小组长,在技术攻坚与团队管理间“双线作战”,更主动发起“周日技术分享会”,带领组员深入研讨前沿动态。实习结束时他谈道:“这次实习让我有机会更加深入地接触前沿应用,相信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同时我还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东课西学”助力教育公平
在助力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的同时,“梧桐·鸿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新研发了“AI+教育”智能体,并开创企业“东课西学”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将数字人才培育资源输送到宁夏、新疆等西部地区。
当前,“梧桐·鸿鹄”的“东课西学”模式已在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90所高校落地,助力弥合教育“数字鸿沟”,并向社会各行业培育输出2万余名来自西部地区高校的高精尖缺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数字工匠。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梧桐·鸿鹄”已与近40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在教学实训、课题研究、技能竞赛、能力认证和实习就业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计培育数字人才14万余名。
这些扎根数字沃土的14万颗种子已悄成林,枝繁叶茂的“人才森林”正成为支撑社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支柱。未来,中国移动“梧桐·鸿鹄”将继续深耕这片创新沃土,以更坚实的育才体系、更澎湃的青春动能,驱动青年人才向着技术攻坚、产业升级、智慧未来的广阔天地坚定前行。(中国移动数智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