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捷文村:林业立体开发,解锁生态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09 11:09: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在武平捷文村,从林改“探路”到林业立体开发,一场围绕“地下-林下-林空”的生态经济实践,正让这片林改策源地迸发新活力。福建农林大学“林岭探兴”实践队深入调研,解码其“三维立体+周期适配+研学赋能”的绿色发展路径。

(图为团队成员探访灵芝基地)

一、三维空间:构建林业立体开发矩阵

在捷文村,一幅林业立体开发的宏大画卷正徐徐展开。林下紫灵芝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罗荣辉介绍:“我们计划地下种植天麻,在腐殖质层中汲取养分,仿生种植实现生态与效益兼顾;林下,紫灵芝种植遵循自然生长规律,形成闭环生产模式,带动多业态发展;林空,则规划开发铁皮石斛项目,利用林冠空间,打造空中“新阵地”。

(图为罗荣辉为实践队员介绍基地规划)

(一)地下:天麻培育的生态“宝藏层”

捷文村地下腐殖质层成为天麻生长“理想温床”。天麻依附菌材仿生种植,不破坏森林原生环境,借地下稳定温湿度、腐殖质养分自然繁育,既为中药材市场提供优质原料,又因“仿野生”属性提升产品价值。同时,天麻种植区与地表生态形成互补,其根系活动助力土壤通气性改善,默默夯实林业生态根基。

(二)林下:灵芝产业的蓬勃“增长极”

在捷文村1426亩的林下紫灵芝种植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紫灵芝的生长遵循生长周期。秋季进行接种与前期培育;春季转入营养生长阶段;夏季迎来子实体生长与采收期;冬季进入越冬与再次生长准备。这一过程形成“季季有动作、环环相扣”的产业闭环,且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三年,充分体现生态种植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灵芝种植不仅带动孢子粉深加工、灵芝盆景制作等业态,更借“全国林改第一村”IP,赋予产品“生态+文化”双重附加值,让林下经济成为村集体增收“主引擎”。

(三)林空:铁皮石斛的空中“新阵地”

在基地的规划中,林冠层空间被巧妙激活,成为铁皮石斛的“生长乐园”。依附林木枝干,铁皮石斛借林空散射光、高湿度环境自然附生,不占用额外土地资源。其花开时节,形成“绿枝悬斛、繁花点缀”的森林景观,既为中药材产业添翼,又为生态旅游、研学体验预留“打卡场景”,实现林空资源“生态+经济”双重开发。

二、周期适配:破解产业单一困局

通过长短周期作物的科学搭配,捷文村有效规避了林业种植风险。以灵芝为代表的“短平快”经济作物,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每年夏秋即可完成从接种到采收的全过程,快速为林农带来资金回笼,满足短期生产生活需求。而天麻等多年生草药,虽生长周期长达数年,但扎根地下持续积累养分,凭借稳定的市场需求与高附加值,成为林农的“绿色储蓄”。

这种“以短养长、以长固短”的种植模式。具体而言,短周期作物生长速度快、收益周期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经济效益,为林农提供即时收入,满足日常资金需求,填补长周期作物成熟前的经济空白,起到“以短养长”的作用。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因其生长周期短、恢复快的特性,迅速重新种植并恢复生产,减少经济损失。而长周期作物(如天麻等多年生草药)尽管生长周期长、收益延迟,但一旦成熟,往往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和更稳定的市场需求,实现“以长固短”的效果。

二者相辅相成,构建具有弹性和韧性的生产系统,让林地资源实现“四季有产出、风险有缓冲”,既提升了林地利用率,也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注入长效动力。

(图为基地内草药试种区域)

三、研学赋能,小区域试点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

基地当前仅开放小范围林下研学体验区,严格控制人流,避免对野生保护物种(如金线莲、金毛狗脊)栖息地的干扰。在外包研学团队的协助下,捷文村计划设计灵芝研学课程。学生们在专业导师带领下,不仅能了解灵芝孢子粉采集、菌棒制作等过程,还能深入学习林改历史与生态保护知识。研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带动灵芝伴手礼、林改文创产品的销售,更成为传播生态保护理念的重要窗口。每一次研学体验,都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教育课,让游客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

四、总结

从林改“确权赋能”到林业“三维开发”,捷文村的实践印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并非矛盾体。地下天麻奠基、林下灵芝造血、林空石斛添翼,叠加周期适配与小范围研学探路,既守护了生物多样性,又激活林业潜力。未来,持续优化“开发边界”与“产业协同”,捷文村将为全国林改地区提供“生态优先、立体发展”的振兴样本,让“全国林改第一村”的绿色实践,在平衡中走向更远。 (兰玉凤、林依阳、福建农林大学“林岭探兴”实践队)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