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型景观设计:解锁森林康养的乡村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09 15:23: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科技助农实践队赴邵武助力林场康养基地建设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林间药语·虫养心居”科技助农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联合南平市邵武林下中药材科技小院、邵武市中药材产业林下栽培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深入南平市邵武市二都国有林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以专业设计为笔,以生态康养为墨,精心绘制百草园科普基地、百里千道森林步道及林场办公楼广场等核心区域的景观提升方案,通过科学规划与创意设计,为这片绿水青山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与旅游价值,有力助推林场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的提质升级建设。
专业赋能,开启景观设计新篇
在专业教师团队的指导下,青年学子深入林场各区域开展实地调研,穿梭于百草园、百里千道森林步道沿线及林场各处,丈量场地、记录生态本底。在专业指导中,教师结合森林康养理念,讲解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康养功能融合要点,从植物配置的康养属性,到步道空间的疗愈氛围营造,让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方案,开启以设计赋能康养旅游的新征程。
实践队对林场办公楼广场进行勘测
设计深耕,绘就康养景观蓝图
实践队围绕百草园特色资源,规划“康养植物科普区+沉浸式体验区”。通过系统梳理园区现有药用植物资源,设计科普标识系统,并精心设计了“本草认养计划”和“古法炮制工坊”等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在趣味参与中深化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针对百里千道森林步道沿线,以“森林疗愈步道”为定位,优化步道材质与坡度,并创新增设休憩康养小品,如林下冥想平台、芳香疗愈花园、森林瑜伽区等特色节点,打造多层次森林疗愈体验空间。在整体规划层面,团队提出“一环多核”的空间布局策略,以森林康养环线串联各功能区,重点规划建设生态康养民宿集群、森林SPA中心、自然教育营地等特色项目,构建“观-疗-养-学”四位一体的森林康养体系,为林场打造区域级森林康养目的地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实践队师生对林场林地进行实地勘测
成果落地,激活康养旅游动能
实践队立足林场发展实际需求,通过多轮实地踏勘、需求调研与方案论证,实现了规划设计与场地特征、功能需求的精准匹配。团队成员全程跟进项目实施,在植物景观配置上注重生态适宜性与季相变化,在特色微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并建立动态优化机制,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落地性。一是完成以百草园为核心载体的康养体验路线系统设计,构建“药用植物展示-森林疗愈体验-生态教育研学”三位一体的功能体系,二是打造完成百里千道森林步道样板段,通过本土植物群落营造、观景节点优化和解说系统建设,已成为展示林场生物多样性及生态价值的精品示范段;三是创新规划林场康养环线,统筹布局森林浴场、自然教育基地等特色节点,为后续深度开发构建了科学的空间框架。
实践队充分发挥景观设计学科的整合优势,系统梳理森林资源本底,有机融合生态保护、康养服务和旅游体验三大功能维度,探索出“生态价值转化-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协同发展路径。项目成果不仅为林场创建区域级生态康养目的地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撑,更通过空间重构与功能植入,有效激活了林地资源的多重价值,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案例。
此次实践,团队充分发挥设计学科的创新引领作用,以系统性设计思维激活森林康养产业的多元价值。师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场地实践深度结合,通过精准测绘、生态评估与创意设计,构建起“生态保护-康养服务-景观体验”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团队创新打造了百草园“识药-赏药-用药”的沉浸式科普体验系统,精心设计了森林步道上的五感疗愈空间序列,科学规划了林场全域康养环线的功能布局,每个环节都体现了专业智慧与在地创新的完美结合。这一实践成果不仅为林场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康养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更探索出“设计赋能+生态增值”的乡村振兴新模式。项目通过设计创新实现了生态资源的精准价值转化,构建了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机制,成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案例。团队用专业所长在山林间书写青春答卷,既为乡村绿色发展注入了创新动能,也为同类地区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作者: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林间药语·虫养心居”科技助农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