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民族文化 贵州册亨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11 15:46: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在贵州册亨,民族文化不仅是博物馆中的展陈,也成为多彩生活的生动注脚。身着民族服饰、手捧香甜米酒的布依姑娘,唱着婉转山歌,青年小伙舞起雄狮与水龙,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转场舞、竹鼓舞、布依棍术舞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这就是“六月六”传统佳节的热闹场景。
“给我的感觉特别震撼,民族文化特别深厚。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绝伦的民族文化表演,还能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不虚此行!”第一次到册亨游玩的游客何锐祥表示。而这场集非遗展演、民俗体验、农产展销于一体的盛会,恰是册亨县深耕民族文化、激活乡村发展的生动缩影。
图为册亨县举行“六月六”民俗展演活动
2025年,册亨推荐涵盖传统技艺、传统戏剧、民俗、传统美术等类别的8名传承人申报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并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专题培训,覆盖120余位传承人及骨干学员,提升其技艺传承与创新实践能力。聚焦第八批贵州省黔西南州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册亨县通过田野调查、资料审理、申报片视频采集等工作,完成传统音乐、舞蹈、技艺、体育等44项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
这些蕴藏在生活中的文化密码,正通过科学的保护、传承焕发着新生。布依戏不再局限于节庆表演,在“坝坝篮球”赛的中场休息时,布依戏班的精彩表演总能点燃全场,让观众在喝彩中触摸民族文化的温度;有着吉尼斯世界纪录光环的转场舞,如今已走进校园,在孩子们课间的欢声笑语中,实现文化的代代相传。
文化的活力,更在于与旅游的深度交融。2024年10月,借由东西协作的春风,册亨惠黔旅行社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激活了串联起万重山景区、陂鼐古寨等景点的三条特色旅游线路,年客流目标有望达到1500人。而作为册亨文旅融合的核心载体,万重山景区通过音乐节、彩虹跑、星空露营等活动让游客既能感受到自然之美,又能沉浸民族文化。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册亨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3%,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3.36%,文旅融合的“化学反应”持续释放。
图为万重山景区音乐节现场
产业发展则为文化传承注入可持续的动力。在冗渡镇的市集上,95后返乡青年罗仕宏举着手机直播,镜头扫过土鸡蛋、冰脆李等农产品,“三二一,上链接”的话音刚落,这些农产品在线上便被抢购一空。罗仕宏所在的贵州册亨虾巴虫互联网销售有限公司通过“乡村赶集直播”模式,首月销售额就突破11万元,4692个网络订单覆盖广东、浙江、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直接受益农户1100余人。这种“云端集市”不仅让香瓜、木姜子等10个“明星产品”走出大山,更为本地青年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让他们成为链接乡村与市场的新纽带。
文化的生命力,还体现在创新的表达中。在册亨县布依服饰商贸城,136家个体户从分散经营走向集群发展,170个免租3年的门面承载着产品展示、电商直播、技艺培训等功能。“土布计划”采用“政府+企业+绣娘”的模式,以订单式生产带动100余位绣娘增收;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丝路云裳·南博时装周”上,册亨县携国家级非遗布依族服饰惊艳亮相专场走秀,以“传统技艺+现代设计”的多元设计,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时代风采。
册亨县妇联主席刘畅表示:“看到布依族服饰在南博会舞台获得国际友人赞叹,我特别骄傲!这些服饰凝聚着布依妇女世代传承的非遗技艺,每件都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近年来,册亨县依托“锦绣计划”,推动布依服饰从“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转化。目前,册亨已拥有绣娘3万余人,其中高级绣娘2857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0余名。
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民俗技艺,到电商主播的直播间,从景区的文化体验,到田间的产业增收,册亨县以民族文化为根脉,走出一条“文化赋能、文旅融合、产业兴农”的乡村发展新路径。(李伟男、谌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