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青年把急救课堂搬到田间,扁担变教具,方言当教材
发布时间:2025-07-11 16:53: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摔沟断腿莫乱移,扁担绑紧稻绳系,两块板夹上下齐,梆硬!”烈日下的西洋港桥边,法国留学生伊巴用宁波方言唱响急救三句半,村民跟着节奏拍掌应和。7月5日至11日,由宁波大学医学生组成的“医心向甬”团队将移动急救课堂扎进浙东稻乡,七个不同国家的青年携带装着扁担、菜板、毛巾的教具箱,在田埂、村委会、文化礼堂等开展23场培训,让503名村民掌握“黄金4分钟”急救技能。
图为留学生在示范心肺复苏操作
图为与古林镇卫生院联合下村合照
在文化礼堂临时改建的义诊站里,摩洛哥学生哈迪佳正用盐水演示中暑急救技巧:“日头晒昏田埂边,拖到树荫松下衫,盐水扇风降体温。”而村委会里的急救讲解更充满文化交融,印度学生瑞娜用“咖喱呛喉”比喻气道梗阻,尼日利亚学生乌斯曼将CPR按压编成非洲鼓节奏,中国队员季浩强一边向村民分发急救包,一边记录下这些创意,凝结成8套方言急救三句半,并拍摄配套科普视频,提供给村民日常观看。
图为中国学生示范海姆利克法
“以前看到老伴晕倒只会哭,现在敢做按压了!”前虞村村民李阿婆在培训后感慨。这场稻浪里的生命革命帮助90%留守村民掌握基础急救技能,同时建立“急救风险档案”,联动卫生院跟踪高风险群体,并产出《农村移动急救培训需求与实效调研报告》,为政府优化基层应急体系提供数据支撑。前虞村村支书指着宣传册上的急救流程图说:“他们教会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是‘敢救’的勇气。”
图为“医心向甬”团队下乡培训
“这是‘新医科’教育的战略落地。”宁波大学医学部党委副书记张薇表示,作为宁波市“医学高峰”计划的重点单位,宁波大学医学部坚持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双轮驱动。当印度留学生用恒河畔的智慧优化浙东稻乡的急救教具,这既是“一带一路”医学人文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基层医疗创新的破题路径,这根扁担丈量的不仅是田埂宽度,更是生命急救的全球刻度。
(杨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