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理工学子走进江津黑石山村:半日躬耕,触摸土地的脉动

发布时间:2025-07-14 11:28: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7月10日,重庆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E学E行电亮津心"实践团20余名师生踏入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村。村支书张富波早已伫立在村口,笑容满面地迎上前,与师生们一一热情握手,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热情接待暖人心,村情简介展新貌

上午9时,实践团被迎进村党群服务中心。张书记手指墙上大幅的乡村规划图,声音洪亮且充满自豪地介绍黑石山村的发展之路。原来,黑石山村依偎在长江之畔,过去一直靠传统种植维持生计。十年前,村子毅然踏上转型之路,发展水果种植。去年,村里的阳光玫瑰葡萄更是受到市场追捧,众多村民的生活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朴实无华的话语中,满是张书记对家乡的骄傲。

围坐交流话振兴,青春智慧碰火花"张书记,听说村里有些果园也想尝试用科技种葡萄?"自动化专业学子黄灿率先抛出问题。张书记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赶忙搬来小板凳,与同学们围坐成圈,兴致勃勃地讨论这个问题。原来,村里从去年就开始商量用科技赋能种植,甚至打算在土地里安装传感器,能随时查看酸碱度、湿度等数据。不过,由于村里大多都是老人,不善于使用智能手机,所以这一想法的实施也存在一定困难。听到这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韩墨染立刻接过话茬:"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易界面,用直观的图标代替文字……"热烈的讨论声中,窗外的蝉鸣仿佛也受到了感染,欢快地加入这场乡村振兴的头脑风暴。

晨光中的劳作课,汗水浇灌成长

随后,实践团徒步来到迷仙果果园,果园负责人早已等候多时。"除草可得连根拔起啊。"她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示范,锄头在泥土中划出一道道利落的弧线。同学们纷纷效仿,有的蹲下身子铲草根,有的弯腰用力翻土壤。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万彦希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道:"这可比做电路实验累多了,但泥土散发的芬芳,是实验室里永远闻不到的。"一小时后,原本杂草丛生的2亩葡萄园焕然一新,藤蔓间露出了整齐的垄沟,仿佛在诉说着同学们的辛勤付出。

别离时感悟深,泥土里长出敬畏

临别前,果园负责人捧来一串串沾着露珠的葡萄让大家品尝。实践团成员接过葡萄,轻轻咬下,清甜的汁水瞬间在口中迸发,滋味直沁心脾。返程路上,带队教师冯序感慨道:"实验室里能精准测出葡萄的糖度,却测不出农民们日复一日的辛劳。这半日的劳作或许微不足道,但相信未来的某一天,你们一定会想起有这样一片土地,曾留下你们青春的汗水与足迹。"

这场没有高科技加持的劳动实践,用最朴素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教育——当指尖触碰泥土的温度,当汗水滴落成滋养心灵的露珠,青年学子终于懂得: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无数双长满老茧的手托起的希望;劳动的价值不在流量数据里,而在每一颗饱满果实沉淀的甜蜜中。这半日躬耕,让城市与乡村的距离,化作心与心的贴近。(冯序、沈相姗、万彦希)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