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区营门口街道做强阵地“三大功能”,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便民幸福圈
发布时间:2025-07-14 15:39: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七月的成都,暴雨总来得猝不及防,豆大的雨点砸下来,带伞的人勉强撑住一方摇晃的“晴空”,没带伞的人就成了街巷里最匆忙的剪影,亟待温暖的庇护之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应对雨季突发情况,金牛区营门口街道特别推出24小时全天候应急服务机制,将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原定服务时间延长至全天开放,并设热水供应、休憩阅读、临时办公等特色服务区域,切实解决群众在突发恶劣天气情况下的应急需求。而这只是营门口街道在便民服务阵地征程上迈出又一坚实步伐。
“党建红”赋能服务优,筑牢便民服务主阵地
为民服务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走进营门口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秩序井然。最引人注目的是“党员先锋岗”窗口,佩戴党徽的工作人员正耐心解答群众问题。“看到这个红牌子,心里就踏实,工作人员既专业又贴心!”办事的吴晨由衷地说道。
营门口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政务服务,深耕“1+5”党建工作体系,以1个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为核心,联动5个社区便民服务站党群服务区,将政务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服务格局。同时制定27项规章制度让服务有章可循,从“一次性告知”到“限时办结”,从“首问负责”到“AB岗补位”,每一项制度都指向“让群众少跑腿”。
营门口街道用好典型引路法,引领党员主动作为,以“党建+服务窗口”为抓手,设立“党员先锋岗”,通过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公开服务承诺,提升政务窗口办理“红色服务力”,让办事群众吃下“定心丸”。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服务之星”评选和季度技能竞赛,激励党员干部带头提升业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激励工作人员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代表队荣获“2024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金牛区)政务服务窗口比赛团体三等奖”,展现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优质的服务水平。
营门口街道综合服务中心自获评省级“五星级便民服务中心”以来,持续多维发力提升服务质效,其中,26名党群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成为亮眼的“营门民生名片”。这支服务队始终活跃在便民服务一线,用“零距离”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办理养老金验证,手把手指导创业者申报补贴,挨家挨户核查灵活就业社保情况……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帮办代办服务4000余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政务服务的金牛温度。
“硬设施”融合软服务,构建便民服务舒适圈
“以前办事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大厅里啥都能办,连电费都能交,还有轮椅、雨伞、充电宝、老花镜这些贴心物件,太方便了!”刚办完医保业务的张静说道。
这样的改变,源于营门口街道持续推进的便民服务升级工程。街道综合服务中心进驻社保、医保、工商、就业等政务服务事项,创新推出“政务服务+”模式,联合邮政、银行、电信等部门设置特色服务窗口,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并通过综窗服务、“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等制度,实现社保、医保、工商、就业、住房等高频事项“一站式”办理,用行动把“一件事一次办”清单越拉越长。
服务的升级还藏在那些为群众多考虑一分的细枝末节里,如自助填单区设备齐全,24小时自助服务区里,根据群众办理事项的高频场景,配备5台设备全天候“在岗”,法律文书类服务、社保服务、医保服务等高频业务随时能办。休息等候区提供饮用热水和红色阅读书屋,母婴室、爱心驿站、政务服务区更是解决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让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此外,营门口街道还将便民服务的温度向外延伸,大厅外的交通指引牌清晰标注路线,残疾人专用通道直通门口,专门划线停车区域方便办事,这些看似微小的服务细节,却处处体现着为民服务的初心。从一盏24小时不熄的便民灯到一把共享雨伞的贴心准备,营门口街道用绣花般的功夫打磨服务品质,让便民温度渗透在群众所需的每个细微之处,生动践行着“服务零距离,温暖在身边”的庄严承诺。
“小切口”推动大民生,拓展便民服务新场景
“没想到在街道能办工商注册,还能咨询创业问题,真是省心!”刚入驻辖区的企业负责人李亮感慨道。这得益于营门口街道打造的产业链服务专区,下沉“数字商务”和“科技产业”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共计12大类600余款专业服务产品,开展政策宣传、工商注册、营销推广、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等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让企业办事更省心、经营更安心、发展更顺心。
在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跨界合作让服务更接地气。这里不仅整合邮政寄递、银行代缴等便民功能,更在供销展示区精心陈列着蒲江“爱媛”、广元橄榄油等特色农产品,让群众在办事之余还能选购“家乡味”。特别打造的“金帮扶”就业驿站,巧妙融合基层公共服务优势与市场化资源,通过“网格员+就业援助员+专业机构”的三方联动,以及“线上直播带岗+线下定点服务”的双轮驱动,既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的便利,更让公共服务在创新融合中展现出贴近民生的温度与活力。
从“能办事”到“好办事”,从“办得成”到“办得暖”,公共服务正一步步走进群众心里。下一步,营门口街道将以数字化打造智慧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标准化健全服务规范,确保每个环节有章可循;以人性化提升服务温度,从特殊群体关爱到设施完善,让便民服务可感可触,让“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金牛区营门口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