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建议直指乡村路险 公益诉讼守护脚下安全

发布时间:2025-07-15 10:47: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一条悬空的道路,一份沉甸甸的检察建议,一场守护群众出行安全的“保卫战”。在被誉为“摄影家天堂”的四川省康定市,一条条蜿蜒的公路不仅是当地群众的生命线,更是串联起雪山、草原、湖泊的旅游黄金线。近日,康定市人民检察院通过行政公益诉讼,成功推动一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村民出行要道全面修复,这是该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以“我管”促“都管”的又一实践成果。

“这条路终于要修好了!”近日,康定市某乡村的村民们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终于松了一口气。原来,这条村民出行的“生命线”曾因路基垮塌悬空变成“夺命路”,而这一切的改变,源于康定市人民检察院发出的一份“沉甸甸”的检察建议。

隐患现形:公益诉讼检察官的“火眼金睛”

为充分服务保障地方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在康定市旅游旺季前夕,康定市人民检察院“贡嘎木兰”公益诉讼办案团队主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经走访发现,某乡村主干道出现长约10余米的路基垮塌悬空。现场勘查和评估显示,该路段路基塌陷导致路面承重能力严重下降,且未设置有效防护措施和警示标识,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据了解,这条道路是当地30余户村民出行的唯一道路,也是旅游支线,每天都有大量行人车辆经过,直接威胁着群众生命安全。

精准监督:检察建议推动问题整治

办案团队在发现该路段隐患后,立即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在充分调查取证后,团队向负有监管职责的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直指问题核心:主管部门未依法全面履行道路养护管理职责、安全隐患排查不及时不到位、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建议不仅精准指出问题,更开出具体“药方”:立即采取临时防护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科学制定修复方案组织专业人员修复垮塌路基;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巡查维护,及时消除隐患。

成效凸显:从“纸面建议”到“地面实效”

这份兼具法律刚性与民生关切的建议,迅速转化为整改实效。收到检察建议后,主管单位迅速召开紧急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短时间内,设计方案火速出炉,施工图审查快速完成,警示标志连夜安装,从收到建议到开工建设全程衔接紧密、落地迅速。目前,该路段不仅立起了醒目的警示标志,施工队伍也已进场作业,曾经的“风险点”正加速变身“安全线”。周边村民纷纷表示:“现在路过塌陷路段,心里踏实多了。”

久久为功:做圣洁甘孜的“法治守护者”

作为318国道沿线重要旅游城市,康定的每一段路都连着民生福祉与旅游形象。近年来,“贡嘎木兰”办案团队紧扣旅游城市定位,始终将道路安全作为服务旅游经济的重要抓手和公益诉讼监督重点,用一份份检察建议推动系统治理。据统计,该团队针对道路破损、井盖缺失、路基下陷等问题,近两年内累计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件,发出检察建议3份,督促修补道路30余处、修复“陷阱井盖”60多个,投入资金50余万元、守护里程超过50公里。这些数字背后,是对“群众脚下无小事”的深刻践行,是对“旅游安全大于天”的坚决守护。

检察建议不是“一纸空文”,而是打通公益保护“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抓手。“贡嘎木兰”办案团队将继续以精准监督回应群众期盼,让检察蓝始终守护在平安路的每一公里,为高原小城的民生保障与旅游发展筑牢法治屏障,实现公益保护与社会治理的同频共振。(丁真四郎、康定检察)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