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天府游家渡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研训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6 13:20: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为破解家长对入园、入学的焦虑,近日,成都市温江区天府游家渡幼儿园、柳岸锦城幼儿园联合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杨柳河分校,开展了幼小衔接研训活动,聚焦“整理能力培养”,邀请小学主任、教师、未入园新生家长、已毕业家长及在园家长代表共探科学衔接路径,以多方视角消解焦虑。
分阶参与破焦虑:不同家长的“定制答案”
活动中,不同阶段家长的针对性参与成为亮点,直击焦虑核心:
未入园新生家长:最关心“何时开始准备”。“孩子还没入园,练整理会不会太早?”针对这一疑问,园方建议从玩具分类、绘本归位等生活化场景入手,通过游戏渗透秩序感,避免“超前训练”,让准备更自然。
已毕业家长:以“过来人”身份提供“实战经验”。“刚上小学时,孩子课桌总乱糟糟,作业本和零食混放。”一位家长的分享印证了幼儿园习惯与小学适应的关联,其“从检查到自主列清单”的家庭方法,为大班家长提供了具体参考。
小中大班家长:各有侧重。小班家长关注“玩具归位”,中班聚焦“书包分区”,大班则焦虑“整理速度”。园方结合需求,提出“小班游戏启蒙、中班分类练习、大班场景模拟”的阶梯方案,让培养更精准。
小学视角指路:衔接需“能力迁移”
东一杨柳河分校教师龙宇从小学课堂实际出发,化解家长对“整理意义”的困惑:“小学课桌空间小,3分钟整理时间直接影响听课效率。”她强调,幼儿园整理训练不应追求“整齐划一”,而要培养“按需归类”思维,如按课程表整理书本,这种能力比单纯“叠得整齐”更重要,同时东一杨柳河分校儿童发展中心主任刘祎也强调孩子的习惯培养比能力更重要,同时好的习惯是能力养成的重点和基石。
协同共育:构建衔接“缓冲带”
活动最终形成共识:幼小衔接不是“突击训练”,而是家园校协同的“缓坡过渡”。未入园家长的“提前渗透”、已毕业家长的“经验反哺”、小学教师的“目标指引”与在园家长的“阶段实践”形成闭环,让孩子在自主整理中建立自信,也让家长在科学方法中放下焦虑,为“坡度入学”筑牢基础。
(成都市温江区天府游家渡幼儿园供图供稿 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