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十载 再谱华章】延边州文广旅局:十年蝶变 绘就边疆民族多彩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16 14:18: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在吉林省东部,延边正经历着一场文旅事业的华丽蜕变。十年来,延边州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趟出了一条极具辨识度的文旅发展之路。7月15日,延边州文广旅局局长刘冬梅透露了延边文旅十年精彩变迁的奥秘。
十年文旅路:四大变化铸就辉煌成就
过去十年,延边文旅事业呈现出繁荣盛景。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4511万人次,同比增长70%;实现旅游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71%,两项指标相较2015年实现了翻倍增长。刘冬梅局长用“四大变化”概括了这十年的显著成就。
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根脉”更深、“活态”更足。延边作为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十年间系统梳理并抢救性保护了大批濒危非遗项目。目前,全州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0项、省级90项、州级185项。同时,延吉中国朝鲜族民俗园等一批文旅综合体成为“活态博物馆”,“中国图们江国际文化旅游节”等也成为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更宽、效益更实。延边森林覆盖率达81.5%,拥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公园。当地将生态资源与旅游深度融合,森林康养、冰雪运动等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日臻成熟。乡村旅游也异军突起,光东村等80余个乡村经营单位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现代城市发展的活力更足、烟火气更浓。通过连续举办网红打卡地评选等活动,延边火爆出圈。延吉朝鲜族民俗园、延大网红弹幕墙等成为游客最爱。此外,延边作为“美食之都”,以朝鲜族美食文化为特色,“舌尖上的延边”让人唇齿留香,欲罢不能。
基础设施与服务的“筋骨”更强、“温度”更暖。2015年延边进入高铁时代,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航线持续加密,“快进慢游”的交通体系形成。智慧旅游加速推进,“一部手机游延边”平台功能日益完善,延边旅游的口碑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回望奋斗路:四大体会指引前行方向
回顾十年奋斗历程,刘冬梅局长分享了她最深刻的体会。她表示,延边文旅事业的发展,最根本的依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同时,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延边的绿水青山。此外,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也是延边文旅发展的鲜明特色。
展望新征程:五大举措续写时代篇章
站在新的起点,延边文旅将如何乘势而上?刘冬梅局长介绍,未来将重点在“融”“绿”“新”“联”“优”五个方面发力。
“融”字筑基,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展示窗口。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升改造博物馆、民俗村等场所,持续办好融合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品牌节庆活动。
“绿”字为要,擦亮生态康养旅游金名片。巩固提升长白山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核心地位,发展森林康养、温泉疗愈等高端业态,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新”字驱动,培育文旅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数字文旅,鼓励开发沉浸式演艺、数字文博等新业态,推动文旅与农业、工业等深度融合。
“联”字突破,构建东北亚跨境旅游枢纽。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珲春跨境旅游合作区等创建,将G331沿线(延边段)打造成沿边黄金自驾线路。
“优”字固本,营造近悦远来好环境。持续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培养高素质文旅人才队伍,塑造“美丽中国·鲜到延边”的整体品牌形象。
未来的延边文旅,将是一幅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绿水青山魅力充分彰显、地域文化熠熠生辉的多彩画卷。延边州将聚力打造“充满生机、富有活力、开放包容、特色鲜明”的东北亚文旅之都,奋力书写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延边州文广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