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数字:基层治理的“贴地飞行”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16 14:36:4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从不是炫技式的技术堆砌,而是贴着民心的实效革新。上饶市信州区东市街道以“党建+数字”破题,让党员成为数字化工具的实践者,用“小平台、慢服务、小网格”的务实打法,为基层治理数字化写下鲜活注脚。
小平台连大民生,数字工具“接了地气”
对基层而言,好用的数字工具往往“小而美”。大井头社区“饶城e家”以“线下驿站+线上群聊”,破解新就业群体党员服务难题:外卖骑手、快递员在群内白天报井盖松动、楼道堆物等治理隐患,晚上学10分钟“微党课”;暴雪、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时,群内实时更新“暖心补给点”“低洼避险区”,党员骑手配合社区为独居老人代买急需物资。一年间,180余条建议中,经社区筛选落实的30余处设施改造,让新就业群体党员从“游离组织”变“主动归队”。
街道综治视联网更显务实:19个社区视频连线开短会、办急事——现代城社区1小时协调修好爆裂水管;防汛期间,老党员远程指导网格员用电子表格登记低洼积水点,较此前人工手写统计,数据采集效率翻倍。无花哨功能,却让“跨社区协作”“应急响应”直戳治理“痛点”。
慢服务里有快响应,数字温度“暖了人心”
基层数字化不该让老人“掉队”,而要让所有人“用得上”。“邻聚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党员们,用“线上线下双轨”暖民心:
线下:每周三的“智能手机小课堂”,党员志愿者持手写流程图,教老人预约社区体检、线上申领高龄补贴、绑定电子医保卡。82岁张奶奶学会微信视频后红了眼眶:“党员孩子教我和外地孙子‘见面’,还能查养老金到账,真方便!”两年来,这样的课堂累计帮助600余位老人学会基本数字技能。
线上线下联动:居民反映的“楼道灯不亮”“垃圾清运慢”等问题,可通过社区党员微信群、“邻聚里”实践站登记或联系网格员反馈。党员网格员接单后,拍照上传至“E呼即办”平台,由平台分流至物业或职能部门。依托“党员跟踪督办”机制,85%的诉求平均3日内办结。社区支部书记坦言:“技术可慢慢迭代,群众呼声等不起,党员多跑一步,服务就多一分暖。”
小网格藏大治理,数字效能“落了实地”
现代城社区网格里,党员网格员李姐的工作包藏着治理密码:民情记录本旁,“E呼即办”终端实时接收派单。居民反映“绿化带杂草多”,她拍照上传后,系统自动派单物业;遇邻里纠纷,她用手机记录调解过程,后续跟进“有据可查”。这种“纸质记录+电子存档”模式,让网格“微小事”处置率从70%提升至92%。
更关键的是党员带动的“数据共享”:街道整理19个社区的党员特长、商户资源电子台账——哪个社区需法律咨询,党员可快速对接辖区律所;哪家老人要送餐,志愿者能联系社区食堂。这种“实用为主”的共享模式,让资源调配效率较此前提升40%,居民感慨:“党员总能把合适的人、资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基层数字化的“真谛”:人是核心,服务是本
东市街道的实践没有惊天动地的技术突破,却道破基层数字化治理的真谛:数字是“桥”,党员才是“过河的人”;技术是“势”,服务群众是“的”。当党员站在数字化前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耐心弥合鸿沟,再朴素的线上线下融合,也能让数字红利走进寻常巷陌,成为群众看得见的幸福。这,正是基层治理最动人的“数字叙事”。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东市街道: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