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场联袂稻花香:盐城乡村振兴的激情赛程

发布时间:2025-07-17 11:18: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盐城奥体中心足球场上,主教练慕志磊高亢的指令在黄昏中回荡,队员们带球、传球、射门的剪影被夕阳拉长。汗水浸透的球衣下,跃动的不只是足球梦想——这座城市的乡村振兴征程,正如一场高潮迭起的“苏超”联赛,在田野与绿茵场间同步上演着激情与变革。

土地整治:空间重构的奠基之战

在盐都区秦南镇的田野上,一场静默的革命正在重塑乡村肌理。2023年获批省级示范项目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以“农田流转、农房改善、农旅特色”三大抓手,构建起政府、企业、农民多元共治的创新机制。通过统筹推进64个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子项目,曾经的碎片化土地被整合为“一廊一轴两区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这一探索被自然资源部遴选为全国典型案例绝非偶然。秦南镇通过“土地整治+现代农业+特色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在里下河平原开辟出空间规划引领、生态修复保障的振兴新路径。其成果仅是盐城全域土地整治的缩影——全市以8个国家试点和省级示范项目为引领,系统实施退圩还湖、湿地保护等工程,构建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恢弘图景。

科技赋能:农业升级的破门瞬间

夏日的盐都区农田里,种植户曹丽轻抚着藜麦穗子喜形于色:“颗粒紧实得像串起来的珍珠!”她脚下的示范田,正演绎着“水稻+藜麦”轮作模式的增收奇迹。这项由江苏省农科院团队攻关8年的成果,以自主培育的苏藜1号、苏藜2号品种为核心,配套机械化播种采收技术,使亩均年收入提升300元以上。

百里之外的射阳县黄沙港镇东方村,科技赋能的剧本以另一种形式展开。1500亩鱼塘水面上,工人们正在架设太阳能板——“渔光互补”项目将新能源与水产养殖创新融合。国企投资2.8亿元建设的60兆瓦光伏电站,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70余万元,叠加鱼塘养殖收益,让这片水域变成“水上银行”。

赛事经济:乡村振兴的助攻之手

当盐城队在“苏超”联赛中势如破竹时,赛场外的乡村振兴同样上演精彩“助攻”。深圳姑娘李佳因观赛与盐城结缘,二次来访时沉醉于荷兰花海的绚烂与鱼汤面的鲜香。这正是盐城精心设计的“赛事+”模式:通过“苏超观赛+投资考察+文旅体验+产业合作”的组合拳,将足球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创新的传播策略让城市品牌强势“破圈”。政务新媒体以年轻化表达重构城市形象——当“盐城发布”用《J&L,背靠背不如见一“面”!》回应镇江的互动邀约,微博话题“镇江锅盖面投喂盐城”瞬间引爆网络。文化共鸣催生经济共赢:深圳华大基因已在健康产业领域与盐城展开对接,体育与健康的跨界融合开辟出新赛道。

绿茵情缘:乡风文明的同频共振

盐城球迷看台上的600平方米巨幅TIFO展开时,麋鹿图腾不仅是城市象征,更是乡村凝聚力的宣言。这幅由146名球迷众筹万元制作的画卷,与登云球迷会从20人扩展到2500人的奇迹,昭示着足球精神对乡土认同的重塑。

更动人的是球员与乡村的共生故事。盐城队16号球员单伟白天训练、晚上在海底捞兼职的坚持,与担任青训教练的身份,成为无数乡村少年的精神坐标。而“爱心车队”贴上“盐城欢迎你”车标免费接送球迷的善举,让一位东北球迷感慨“出站像遇到明星接机”——足球的热情就这样融入城市的血脉,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柔性纽带。

暮色中的盐城奥体中心,球迷合唱《莎啦啦》的声浪穿透云霄,与秦南镇新耕的泥土清香、双码村梨园的果香、东方村光伏板的粼粼波光交织共鸣。当足球精神与乡村振兴在这片土地上同频跳动,盐阜大地正以绿茵场为纸,汗水为墨,挥毫书写着城乡共融的时代答卷——这里没有终场哨音,只有生生不息的希望。(高海萍、江苏师范大学)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