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暑期“三下乡”:探寻文化中的青春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17 11:18: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2025年7月6日至12日,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的10名师生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重庆市梁平区开展“三下乡”活动。他们通过体验非遗技艺、参与文化艺术实践、社区服务和乡村调研等活动,用脚步探寻传统文化价值,以青春热情助力乡村振兴。

7月7日上午,实践团来到梁平区文化观,调研走访梁山灯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德惠老师和市级传承人彭雪莲老师。几位老师先是为团队成员介绍了梁山灯戏的主要戏腔特色和动作特点,以及梁山灯戏戏剧团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创造出的各种大众普及形式和成就。随后老师们现场为大家示范了三大唱腔和灯戏“扭拽跳”的步伐动作,并指导同学们学习了灯戏操的主要动作。

预制菜都是“科技与狠活“吗?7月7日下午,实践团来到梁平区西部预制菜之都找到了传统卤菜制作技艺中的文化印记。看似简单的步骤里藏着代代相传的巧思,味蕾中传递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匠人们对传统的坚守。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所积淀的优秀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实践团已多次来到仁贤街道走访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来代俊老人,学习老人孝老爱亲、仁贤厚德的优秀品质,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崇高道德的践行者。

师生们走进梁平木版年画非遗工坊,被满墙朱红靛蓝的年画所震撼。老师手持刻刀在梨木板上游走,顷刻间便让《门神》的眉眼有了神采。随后实践团分组体验了“套色印刷”工艺:学生们将红、黄、绿等矿物颜料分层拓印,当四色版叠合完成时,一幅《五子登科》的年画跃然纸上,鲜艳的色块间流淌着巴渝人家的吉祥寓意。这场将古老技艺转化为青春实践的文化之旅,让年轻的手掌触摸到了木版年画“三分雕七分印”的匠心密码。

2025年7月9日,实践团走进梁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暑期“带娃”小课堂,结合实践主题和学校专业特色,设计了科普知识、非遗文化、红色故事、手工制作等内容,感受“民生为大”的重庆答卷,也用自己的力量参与到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际中。

团队成员调研走访大观镇清凉山果园,利用专业所学帮蒋师傅制作“花式代言”抖音视频,浏览量达9000多人次。

‌实践团以“行走的思政课”模式深入梁平区‌,先后走访非遗工坊、文化场馆及乡村振兴一线,引导青年学生感悟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实现知识转化与价值创造的双向奔赴。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言青行”实践团供稿)

查看网址